“二等準尉錢形虎次郎奉命前來報到!”話畢,就是一個立正挺胸禮,艦長勝木源次郎看著這個才剛滿二十五歲,一身筆挺白色海軍軍裝且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學校,同時還能流利使用中、英文的高材生,不禁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次叫你過來是有個任務要交給你去做”說話的同時,勝木源次郎拿出一封印有‘絕密’兩個紅字的文件夾放到錢形虎次郎麵前,並示意他打開自看。
“這是?!”在說了聲抱歉,錢形虎次郎撕開了密封,隻見裏麵有一張來自海軍部的公文,裏麵隻提到要他帶著霧島號上的海兵團秘密潛進中國西南省份,照理說,陸上的事應該是陸軍部所管,雖說自己隸屬於海軍部之下的陸戰隊,但這個派命實在有點匪夷所思,而勝木源次郎也知他心中所想,這才開口對錢形虎次郎說明此中原由。
自從衛休橫空出世後,對日本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從一開始帝國為了得到磺胺工藝賠上富堅兄弟和黑龍會兩百多名好手,再是就是在鼠疫疫苗和味精製造方法上又被敲了一筆,更別說本來被日本視為禁臠的中國布匹市場也因衛休的介入損失慘重,因為日本不但需要中國的棉花,同時也需要從美國進口棉花。
作為一個新興但工業相對落後國家,日本需要不斷從西方國家進口機器設備,用以建立它自己的工業體係並維持整個體係不斷升級發展,另外還需要不斷進口先進的武器裝備,尤其是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好維持它的國際地位——總之,日本需要大量外彙。
但不幸的是,既然它是一個落後的工業國家,而這世上大多數地區又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再者,這些被殖民的國家也沒有可供質量低劣日本產品銷售的市場,因此日本顯然沒辦法通過大量出口工業產品換取所需的資金。
所以就隻剩兩個可以獲取資金的管道,一是大量向海外輸出日本勞工,不過考慮到日本的人口數量和本國工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所以這種方法肯定不能滿足日本的需求;二是向西方國家出口歐洲和美國不能生產或者產量和質量都不如日本的產品,不過很顯然地,這種產品不可能是日本刀和武士盔甲,當然也不可能是生魚片、壽司和清酒,因此日本唯一能夠向歐美國家出口的商品就是生絲。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日本商人已經成功的建立起這麼一套貿易體係,首先他們購買美國的棉花製成棉紗或者棉布,運到中國出售,然後從中國收購蠶繭,製成生絲,接著再出口到美國,最後在歐美國家購買機器與軍艦並再次購買美國的棉花,形成了一個循環,雖然不算完美,但是卻能夠滿足日本人的需要。
雖說英國在紡織業的發展比日本強上許多,但奈何人工和運費的成本過高,所以中國市場便成了日本人的天下。
不過在一八九五年之後,這個情況就有了一些改變,隨著日本的桑蠶業的發展,本土生絲漸漸取代中國生絲並成為日本的主要出口產品,不過日本依舊向中國傾銷棉紗以做為另外一個積累資金的重要渠道。
不過這個循環卻被衛休給破壞了,因為衛休的介入,讓日本在中國的市場大受影響,雖然日本相當保護自家的紡織業,但是不管再怎麼說,進到中國的棉布都要支付一筆入口關稅,所以在成本基礎上便處於了弱勢。
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日本的化工業並不比中國好上多少,所以染色用的原料還是要依賴進口。
而同文因為有衛休提供的技術和德國最先進的機器,所以成本上又比日本低上不少,再加上山西商幫和宋家的人脈,還有打出愛用國貨的口號等等,更別說在花樣和花色上,同文更是勝過日本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