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子見宗正卿沒轍了,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他打發這些下人們全都下去,而後和宗正卿密談。
“嶽父大人,太子妃既然已經薨逝,咱們就沒有必要再給她惹麻煩了。”
宗正卿聽懂了二太子的言外之意,雖然心中憤怒不甘,但是也舍不得讓太子妃的身後名落下汙點。
“此事,下官已經上報給了皇室。不知太子殿下打算給個什麼說法?”
“太子妃自然是病死的。至於什麼杏姨娘,更是子虛烏有,太子府裏麵從來沒有這個人。”
宗正卿聽到這裏,心裏頭倒是舒坦了一些。“那太子殿下可願意將那個賤婢交給下官處理?”
宗正卿當然沒有把握此事可以讓二太子付出什麼沉重的代價,但是那個杏雨可以。按照翠柳的說法,太子妃的自戕全然都是因為這個杏雨的到來。
二太子眼眸一轉,立刻想到了個害晏晏的好主意。
“嶽父大人不知,今日您剛走,這浴凰公主就來了太子府,硬是將那個賤婢給帶走了。她說她是來替太後娘娘了解案情的。這一番威逼,本宮也隻能將杏雨交出去了。”
“哼!是公主去接,還是你送回去的,你自己心中有數。”
二太子也沒想到自己在宗正卿這兒這麼沒有信譽,這陷害竟然沒有成功。
二太子再接再厲,說道:“浴凰公主很是討厭這個杏雨。若不是她自己願意來接,本宮是想送就能送成的嗎?而且,這一路上定然很多人瞧見她的馬車來過我的太子府。嶽父大人若是不信,派人打聽打聽便知道了。”
宗正卿卻是將信將疑。但是,他和二太子算是徹底撕破了臉,既然他希望自己這麼想,那他就當做相信了。
這麼大的事情,竟然就這麼被揭了過去。皇家給太子妃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可是,百姓們卻都說大荊怕是氣數已盡,這每一任的太子妃——未來的國母,都是不得善終啊!
這說法也不知道怎麼的就在民間流傳了起來。文武百官為了自己女兒的榮華富貴,假意說是為了穩定民心,開始在上朝的時候催促太子再立太子妃。
二太子自然是不答應的。這些文武百官什麼心思,他是一清二楚。而且,他若是這麼快立了太子妃,一來會被認為是無情無義之人,二來這宗正卿若是被惹急了,隻怕是又要惹出許多麻煩了。
所以,二太子在朝堂上義正言辭的表示三年之內不會另立太子妃,就算是要立,也要等到太子妃三年喪期之後。
世人都在稱頌二太子的重情重義,宗正卿聽著這些話隻是覺得惡心。
太子妃是宗正卿的獨女,如今太子妃一死,他每日對著那些心懷叵測的同僚也覺得厭煩,所以就打算辭官返鄉。
隻是,沒能替太子妃報仇,著實是遺憾。
宗正卿在上朝的時候,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遞上了辭呈,表示自己已經無心做官,要回鄉養老。
二太子自然是高興的。這宗正卿就如同是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如今他肯離開,這顆炸彈自然也就變成了啞彈。
二太子裝模作樣地挽留了幾句,但是宗正卿心意已決,二太子便“忍痛”答應了他的請求,而後請他推薦繼任宗正卿官職的人選。
“宗正卿無非是個閑職。草民既然辭官,這朝廷任官一事自然輪不到草民多嘴。想來吏部的諸位大人一定可以給二太子一個合適的人選。”
宗正卿是將自己和官場撇的一幹二淨。他已決定離開,自然不會做這種事情讓人懷疑他還繼續在官場上安插自己的人手。
宗正卿離開的很急,他在前一夜就已經收拾好了行囊,等下朝之後,就直接乘著馬車離開了。這讓其他一些相熟的同僚都覺得有些寒心了。
不過人走茶涼,這些也都是後話了。
宗正卿帶著夫人和一兩個下人走不了多遠。更何況夫人還沉浸在喪女之痛中,抱著太子妃的牌位是擦了一遍又一遍,身子也很是不好。
宗正卿雖然走得急,但是待遠離了京城之後便慢下了腳程,到了夜裏,便在就近的鎮子裏投宿。
入夜,夫人喝了藥,早早就歇下了。宗正卿也打發那兩個下人去歇息了。他既然已經辭官,這兩個下人是因為忠心所以執意要跟著他們照顧他們的,自然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讓他們辛苦,更何況這一路還有許多路程要趕。
宗正卿在燭光下看著太子妃的遺物默默地流淚。他不斷地回想著太子妃上花轎時的情景。那日春光大好,豔陽高照,王妃該有的排場也都有。那時的宗正卿以為他的女兒會是幸福的。可他現在多麼希望時光可以重來,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帶著女兒逃離這個吃人的京城。
外頭突然傳來了腳步聲,由遠及近,在房間門口停下。宗正卿急忙將遺物收攏在了袖子裏,問道:“誰?”
“浴凰。”
宗正卿一瞬間以為自己聽錯了。
“大人,我是浴凰公主。”門外的人輕聲重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