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參軍是義務,國人沒有特殊理由的話,是不能拒絕征召的。
而且每個人都要自備兵器鎧甲。
很多人的兵器鎧甲都是祖傳的,庸卻不是這樣。
他天生神力,祖傳的裝備實在太差,根本承受不起他的使用。
他是平民,哪裏置辦的起好的裝備,這石錘,是他自己找了個堅固的石頭打磨的。
有四五十斤的重量,用著還算順手。
對於對手來說卻是滅頂之災,甲胄可以防得住劈砍,但是對於鈍擊完全無能為力,隻有持著盾牌,才能稍微抵擋一二。
庸又極為勇猛,麵對敵人,衝鋒在前,一錘就了結對手。
上戰場以來,還沒有能接住他三招的。
石錘都浸透了血。
他本身卻毫發無損。
不知不覺的廝殺中,他的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同袍,為他抵擋身後和身側的襲擊,讓他能夠更加專心的深入敵陣。
這幾十人的小隊伍,就一路往敵方方陣容腹地而去。
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止。
庸所在的隊伍,不是高化那樣受到重點照顧的隊伍,沒有大的誇張的盾牌,也沒有長矛,沒有統一的製式裝備。
他們所持的兵器各不相同,身上的甲胄也不統一。
但是戰鬥力,卻是實打實的不輸給他人。
三千人在和西北側的敵軍交手時,正北的兩千敵人,放棄了自身的任務,選擇來救援友軍,在最關鍵的時刻,從側翼插入。
幾乎將三千人擊垮。
庸和身邊彙聚的幾十人,成了這一側的定海神針,穩住了全軍的陣線。
並且還有餘力反推。
敵軍無力抵擋,紛紛退避。
幾十人的隊伍,硬是一路衝殺,直接衝到了正北這兩千人的主將麵前。
聯軍將領似乎見到了什麼極為恐怖的存在,沒有試圖上前來進攻這幾十人,反而丟棄了裝備,轉身而逃。
他不過是個安逸貴族,哪裏見過這樣的陣勢,麵前這幾十人,人人浴血,仿佛地獄中餓惡鬼一般,讓他生不出半點対抗心。
他對自己還算有些自知之明的,知道無論如何,都不是眼前人的對手。
幹脆棄軍而逃。
庸趕上一步,錘殺了持旗的護衛,奪過旗幟。
聯軍見到自方將旗倒下,再沒有戰心,紛紛後撤逃跑。
庸等人大呼酣戰,連尉官的命令都顧不得了,一路追殺。
雙方陣營的主帥,就親眼見到了一幕極為不可思議的場景,幾十個人,追著幾千潰軍跑,直到這些潰軍跑進了聯軍大營,他們擔心聯軍派出援護的隊伍,才意猶未盡的往回走。
不隻是聯軍震撼莫名,就算是靈國軍隊,此時觀戰的將領和士卒,也都激動不已。
幾千人被我方幾十人追殺。
雖然有很多意外促成這次大勝,比如對方將領棄軍而逃。
仍舊是一次極為鼓舞軍心的勝利。
徐靈馬上下令鳴金收兵。
高化和庸兩隻隊伍,都順利返回城中。
並被召到城牆之上。
這一戰,他們成功擊潰對方五個方陣,再次阻止聯軍想要填埋護城河的意圖,可以說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