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人心(1 / 2)

“若寡人不來,你要如何處置徐邴陽?”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臣身為丞相,更不能徇私。”

“寡人判決是否徇私?”

“君上秉公執法,臣無話可說。”

矩光仿佛鬆了一口氣。

“小狐,你在怨恨寡人麼?”

徐小狐搖了搖頭:“我雖然心疼弟弟,但是他所作的事,應當受懲罰,矩光還要殺他作為表率,父親這次來,反而是救了我弟弟的性命啊。”

徐靈目送兩人離去,從頭到尾,矩光都沒有任何的反對或者讚成。

什麼是規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軍中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事規則。

所有人都遵守著相同的法律。

但僅僅是這樣,是否就能各行其職,各安其位?

自然是做不到的。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

不同的人,遵守的是不同的行事規則。

如徐邴陽,仗著自己是丞相小舅子,即使矩光什麼照拂也沒有給過,單單隻是丞相親眷這個身份,也足夠讓人小心對待了。

而跟隨徐邴陽的兩人,犯事是一樣的,卻被嚴厲處罰。

縱然有人心有不平,卻什麼都不能改變,除非徐靈親自出手。

這套心照不宣的規則,人人遵守,人人不言。

越規所作所為,表麵上犯了軍法,應當處置。從現實規矩上,反而是正確的做法,如果不遵守才是要被排斥。

徐靈並沒有將越規奪職,而是將之發配往邊疆艱苦之地,鎮壓蠻夷。經曆了一番深思熟慮,越規確實立下許多功勞,隻因為這樣的事情處罰有功之臣,是要讓所有的將領寒心的。

畢竟這種行事,並不是孤例。

若真要較真,徐靈無人可用。

這是時代的局限。

不將之奪職是展現一個政治態度,不能讓人人自危。

所以徐靈將越規發配,而不是徹底的貶為庶民,不再任用,這是一個折中的選擇,也表達了自身對這套規矩的不滿。

但是不能不處罰,否則底下的士卒,仍舊心有不平。

如柴,盡忠職守,卻被打斷腿,不能再從軍。

凶手卻得到庇護。

這樣一來,還有誰會盡心做事呢,軍心渙散,就是一盤散沙。

柴的同鄉同袍出頭,為柴求情,就是一種明證。

對徐邴陽的處罰沒有任何的折扣,讓士卒都看在眼裏,他們的怨氣和不平也得以宣泄。

提升柴的職位,更是讓士卒都有心有戚戚焉的欣慰感。

雙管齊下,軍中的不正風氣才能稍微抑製。

處罰徐邴陽卻不顧及矩光,並非徐靈是心腸冷硬,不顧矩光的顏麵。

也不是徐靈和這位右丞相有什麼矛盾,要敲打敲打他。

相反,徐靈這次,正是幫矩光解決一個大麻煩。

離去之時,矩光的忠誠大為上升。

越規將徐邴陽交給矩光,是依照慣例行事,但是他沒意識到,矩光的身份是不同的。

矩光身為靈國的右丞相,是推行變法的先驅。

當年為了推行新法,也頗得罪了不少人。

如今形勢轉變,自家的親眷犯法,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看矩光的笑話。

總不能對其他人就依法而行,對自己親眷就庇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