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開戰三月之久,第二個月靈國援軍北上,第三個月,援軍才終於投入戰爭。
魯國至此才鬆了一口氣。
齊國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打到了曲阜,而且勢頭未減,魯國的六萬大軍,已經折損殆盡。
如今在曲阜堅守的是最後的一萬餘人。
唯一的指望,隻有城外的七萬援軍。
如果這些援軍再不參戰,魯僖公都有直接投降的衝動了。
現在投降好歹還能保住曲阜,等曲阜也被攻破了,魯國就真的一點談條件的資格都沒有了。
好在援軍並不是真的要將看客做到底。
在齊國圍住曲阜的之後,援軍從城外發起了一次出其不意的襲擊。
雖然齊國的損失不大,但是也逼得他們退後三十裏紮營,而不敢再圍攻曲阜了。
曲阜城堅固,援軍精銳且人多勢眾,雙方互為犄角,成了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
靈國軍隊的出征,齊國早已得知,隻是援軍觀戰許久,讓齊國有了些判斷,認為援軍並不是真心來救援魯國的,才有意避開援軍大營,而直接圍住曲阜。
沒想到援軍就挑了這個時間點出戰。
打了齊軍一個措手不及。
一時間,雙方都僵持在曲阜。
齊國聯合晉國的援軍也才五萬眾,比之魯國和援軍的總數八萬人,還要落在下風。
深入腹地,遭遇堅城,以少對多,無論那一項,都是對齊國不利。
齊軍派出了使者。
“什麼?要魯國投降?”
魯僖公捋著胡須,慢條斯理的說道:“魯軍是大敗了沒錯,被你們打到了曲阜,都城都被圍了。但寡人不降,有本事你們盡可以攻陷我魯國國都,活捉我這個國君!”
在魯軍敗退的最開始,魯僖公確實想過要投降,之前的齊魯戰爭中,並不是沒有訂立過城下之盟。
敵人都打到了國都,投降不算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沒有援軍的話,是這樣的。
在徐靈答應派出援軍後,魯僖公的心態就變了。
堅持一段時間,至少要等到靈國和齊晉分出個勝負,再談條件。
若是贏了,一切好說,魯國說不定還能反過來得些補償。
若是輸了,那也不需要擔心什麼,左右魯國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國都都快丟了,援軍敗亡又和魯國有什麼關係。
已經不可能更慘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魯僖公的心態反而平和下來,聽到長勺陷落的消息,諸臣人心惶惶,或者怒罵靈國,或者大罵齊國,或者涕泣橫流,唯獨魯僖公鎮定自若,不但沒有任何的擔憂,還派人去慰勞遠道而來的援軍。
顯得很是豁達。
魯僖公很清楚,現在的勝負,魯國的命運,根本不在他們自己手上,既然如此,何必白白擔心呢。
待齊國的使者上門,不少公卿還希望能和齊國達成協議,雖然是城下之盟,好歹也能保住最後一點家底。
被魯僖公堅決的否決了,援軍剛來就投降,之前給的報酬可拿不回來,齊國更是不會跟自己客氣,這次非要割出一半領土不可,就算齊國將自家全部占領,也不可能直接滅了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