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楚酒的話,晉人也能得到一定的滿足。
晉襄公:“丞相要注意楚人氏族要在晉國守法守規,不可違法亂紀,他們雖然是客人,但也不要得寸進尺,晉國可不是中原那些個小國家,可隨意踩踏的。”
狐偃:“微臣明白,這就去辦。”
晉襄公:“也罷,退朝吧!”
“君上萬年萬年萬萬年!”
大殿群臣紛紛作揖恭送,聲勢浩大。
退朝回來,晉襄公臉色不是很好,看著書桌案幾上所擺放的幾瓶靈國酒,氣得一袖子將這些酒瓶甩砸在地上。
……
陳國首都——宛丘。
陳公掃視大殿,無人說話。
楚國亡了,他們唯一的屏障也就沒有了。
小國弱國最悲哀的就是換大哥,逃不了以前所做過的背叛之事。
陳蔡沈這三國,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三位國君都是好朋友,他們必須得是好朋友,三國合力,才能在中原生存下來。
周圍都是大國,鄭國、宋國、以前的楚國,現在的靈國。
無論惹怒了誰,對陳蔡沈三國來講,都不是好事兒。
現在換了大哥,楚國倒下靈國上台,陳國也要思考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君上,靈國占據著南方廣闊的遼土,乃天下第一強國,上次秦晉楚三強合縱,都沒能攻破靈國邊線,您還在猶豫什麼?靈國隻希望能借道入我陳,攻伐晉國,若我陳不同意,後果不堪設想啊,如何能有力量去抗衡強靈啊!”
陳國沒有丞相。
因為國家太小,國君本人就可以擔當丞相的職責。
陳公麾下都是陳國本地人的才幹之士,出身名門望族。
由於陳國轄土一共也隻有十幾個邑,幾個貴族都和陳公是親戚關係。
他們相當於是一家人。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陳公的確需要考慮借不借道給靈國,雖然他似乎沒有選擇。
但人就是這樣,即便沒有選擇,一般也會深思熟慮,去考慮後果。
借道出去,陳國自然而然不用考慮糧草供應問題,陳國並不與晉國接壤。
靈國借道,大概率是會從陳國直達鄭國。
但這也有一個壞處,讓靈軍過境,會惹怒晉國。
小國的悲哀大概來源於此。
陳公不願意兩頭得罪,若是讓晉襄公得知,他陳國為靈軍借道過境,不知晉國會是什麼想法。
即便現在隻能同意,陳公也還是在考慮要不要派大使去晉國覲見晉襄公。
他要出示自己的誠意,可又怕去了晉國,被晉襄公逼著不肯給靈軍借道,又會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陳公歎了口氣:“寡人憂慮的,不是借不借道的問題,而是怕借道會惹怒晉國啊。”
“君上不必擔憂,可先同意借道,再修書一封送給襄公,一定要言辭懇切,以我陳一國之命運,點出君上的無奈之情,相信襄公會理解的。”
陳公:“理解?兩強接兵,談什麼理解?再說,陳國隻是一小國,寡人即便修書一封,效果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