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的防備力量和攻城器械,解釋現在春秋時代僅次於靈國的強大工業。
光是飛鷹軍來報所述的晉軍鐵盾軍就難以被子彈打穿,更何況還有那種高機動性的戰弩,克製飛鷹軍也是一絕。
晉國果然也是考慮到了飛鷹軍和火龍軍的特殊性,針對其軍隊特性研製除了這種軍械。
隻是太過笨重。
當然,對於十幾萬晉軍來說,這也不算什麼,
即便是用人堆,全部堆到城池底下,都能不用架設雲梯登上城牆。
……
大戰一觸即發。
整個靈國都在緊繃的狀態之中。
西楚郡從西沉至同舟,大量的邊境庶民都在向南方遷徙。
很多人去了湖下和江東,
隻留下軍隊必用的資源,這也是為了避免萬一被破城之後,靈國能及時的做出反擊和反應,不至於損失庶民。
徐靈愛民如子,
幾次戰爭,即便敵軍沒有攻破城池,他都遷徙了很多庶民去南方。
這當然需要付出大量的財力物力,然而,這都是有必要的。
同舟沂霸正是如此。
隻留下了軍中甲士,庶民百姓紛紛離開。
隻有幾個同舟縣的豪族還留在此處。
靈國雖然沒有氏族,但這二十年來,豪族倒是出現不少。
改革發展經濟,勢必會誕生很多富豪出來。
因為上升通道多了,原本僅僅是貧農三代的庶民,也一躍成為了如今的一縣首富。
而氏族是好幾代人都是富豪,幾代人的積累,家族延綿不息,當然就會誕生很多不食人間煙火的氏族子弟,目中無人,視民如草芥。
對於這種富一代豪族。
族長都是從貧農經曆過來的,自然知道窮人農民的不容易。
對待民眾自然要愛戴許多。
這叫不能忘本。
而且,即便有那種發了財就忘了本的豪紳,各縣的縣府也不會輕易放過,使用大靈律好好治理一頓,沒人敢反抗法律的力量。
這些豪族並沒有離開沂霸,
而是留在了這裏,
出錢出力,幫助軍隊開道運輸糧餉,甚至還出了很多力氣幫助邊境人民南遷。
幾個縣府壓力驟減,
這種功德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下來的。
國君曾說過一句名言——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是國君送給靈國新晉的各地豪族人士,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貧農甚至無產階級出身,自然很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而縣府壓力減弱,對於軍資後勤的籌備就能分出更多的精力來照料。
留在沂霸城的五萬多甲士,各縣通力合作,前後運送來了數十萬石糧草和各種物資食物。
吳國越國的聯軍見到這種陣勢,
乾和張翔二人皆是滿懷震撼,
這就是靈國的國力嗎?
能在短短時間集結那麼多物資上前線,這不是任何一個強國可以輕鬆做到的。
要知道,即便是最強大的一線強國,數十萬石糧草,都要砸鍋賣鐵,甚至還要衝破各種阻力,才能勉強辦到。
這需要集合國君本人所有的可用力量和親信,
並且說服各種政敵和身在關鍵位置的臣子,讓他們配合工作,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