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城市規劃(1 / 2)

從每座村長拉一條路出來,直達鎮子。

村民可以上鎮子裏進行貿易和買賣。

這樣也會提高鎮子的經濟。

而在這其中表現的最好的村莊,其鄉長能取得更多更好的資源,又用來反哺鄉村。

從而讓鄉村也得以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嘛。

道理很簡單,但若要進行實踐,卻是非常的困難。

徐靈故意采用這種鄉村圍繞城鎮,城鎮圍繞縣城的方法,層層遞進,以一條公路為基礎,帶領所有人致富。

縣城已經具備了響應一切經濟結構的基礎,也有這個錢和資本來做。

城鎮和鄉村就仰仗縣府的扶持,也能逐漸的賺錢。

人民都富有了,

而且有了路,村裏人出的去,村外人進的來。

各縣下達的政務才能明確的抵達。

以往。

縣府下達政令,都要派人跋山涉水去各個鄉鎮傳令給鎮長鄉長。

而且沒有路,也容易導致鎮鄉自治,與縣府離心。

這會加大縣府的治政難度。

現在國府下令統一修路,也是為了給各縣府降低治理難度,所以非常受歡迎。

各縣都積極響應。

修路工程很快在工局的指揮下開展起來。

至於鐵路,

就沒有必要這麼修了。

保持縣與縣之間的連通就可以了。

鄉鎮的經濟產量,遠遠沒有縣城那麼大,駕馭不住鐵道係統。

現在由各級公路連接起來。

鄉包圍鎮,鎮包圍縣,將資源整合了,再運送到鐵路上進行貿易。

這個經濟利潤,是可能翻好幾倍的!

政策下達了下去,

有了忠誠鎖,沒有人敢拖遝,尤其是拖靈王的政令。

大家都在積極響應。

而且,修路工程也已經開展了起來。

……

靈三年。

十二月。

一晃眼,一年又過去了。

這一年,徐靈夯實了國力基礎,

增設了很多基礎設施。

最重要的體現在城市的規劃。

鄉鎮不用管,太小了,規劃不起來。

縣城最大,因此一應按照靈邑、郢都的正方形坊區形勢修建。

有些城鎮地勢和環境都不一樣,所以雖然都是一個製式,但卻是各有千秋。

首先是住宅區。

靈國經濟好了,很多人賺了大錢,

但也有很多人仍舊平庸。

雖然上升通道都有,但總歸是有混的不盡人意的人家,普通低調的生活著。

雖然最基礎的都能滿足,但還是能在各縣看出很多貧富差距的。

有了階級就有貧富差距。

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

很多地方的縣城,就產生了富人區和窮人區的概念。

富人區都是大別墅,大院子,大獨棟,開發地產的一般都是國府,不會為了分辨窮人還是富人而將兩種階級的人分開。

但畢竟是高級住宅,

有些東西需要體現出來。

一個是環境,治安度,便利程度。

一般而言,有錢人家附近,都有配套的設施。

當然。

富人一般都買得起馬,所以,街市就要離富人區遠一點。

一般而言,

隻有城市的邊緣,環境最好,那種地方可以用來建造庭院栽植樹木和花草,甚至,還可以引水入城,各種操作都極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