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帥,前方二十裏已能見到大雪白衣騎兵蹤跡,估計今夜之前,贏郎便能抵達邑外!”一名在祖師中統禦百人之眾的卒長半跪屈膝在侯升麵前,麵容十分緊張。
侯升。
大氏族子弟,族師三千,負責戍守南春邑。
他膽子不大,前麵的幾個鎮野相繼淪落,給了侯升極大的恐懼感。
他無法正麵去和大雪白衣交鋒,對贏郎這一女子,更是害怕到了極點。
但此時此刻,在這位表麵上是卒長,可實際上是他小舅子的侯餉麵前,仍舊保持著冷靜。
侯餉是侯升夫人的親弟弟,入族師時間不長,侯這個氏是侯升的父親賜予的,原本是無名無姓之人。
但現在有了侯這個氏,在族師裏從一士卒當上了伍長,又從伍長當上了兩司馬,繼而成為卒長。
其實若再在軍中磨練三年,侯升是勢必會擢升他為下大夫的。
侯氏在吳國朝堂話語權不多,但手中的師旅卻是一支勁旅。
仲孫常都曾在閱兵是表揚過侯氏,為吳國練出一脈勁卒強軍。
侯氏以此為靠山,接連招募私兵入軍,擴大軍隊影響力。
侯氏在南方邊線上,在幾個鎮野之中布置了一個軍,有一萬二千五百人!
可在贏郎的摧拉枯朽之下,侯氏族軍卻是連連戰敗,在大雪白衣與死戰騎麵前毫無抵抗之力。
放棄了好幾座鎮野,最終在南春邑聚集了三千人的一個師。
吳國的軍製沿用了周王朝的古製,出自尚子巽一人之手,至今未有變動。
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四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
周襄王在世時,吳國很乖巧,從仲孫無自上到下,吳國一直保持著二軍左右的編製,也就是兩萬多人。
周王室被炸毀之後,
仲孫常繼位,擴張了軍隊編製,由二軍擴為五軍,總計約五萬五千多人。
這還不算氏族勁旅。
除了侯氏以外,吳國朝堂還有幾個大氏族,都被仲孫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他們擴出一軍來。
那就是仲孫氏、養氏、巫氏。
仲孫氏依附於國府,自然不必多說,族中有私握的兩個軍。
養氏的族長現在是吳國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司徒,執掌吳國稅收和土地,以及庶野戶口,也有一軍。
巫氏則為司空,自然也有一軍。
加起來就是四個軍。
這次侯氏一馬當先頂在南線上,也是因為一部分利益糾葛,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其實大家都知道打不過大雪白衣,打不過贏郎和贏湯。
的在仲孫常的強烈要求下,氏族不得不出兵協助戍守吳國南線。
平常就很跳的侯氏就被養氏和巫氏推舉了出來。
侯升當時沒在朝堂,上朝的是他的父親侯囪,聽說差點沒氣到吐血,後來不得不召集族中一萬人的軍旅上前線。
現在損失了那麼多人,侯升知道,侯氏完了。
接下來恐怕養氏跟巫氏也逃不過一劫。
因為他們隻要受不住南春邑,養氏和巫氏的兩個軍就要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