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出昏招(1 / 3)

第二十五章 出昏招

漢三年,正是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最困難的一年!

糧食消費殆盡;士兵在戰場上一茬一茬地戰死;現在剛剛招降英布,有了一點生機,又被項羽困死在成皋。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一刻,酈食其給劉邦出主意,讓劉邦借重六國後裔來發展壯大自己。劉邦似乎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讓酈食其立刻實施。

酈食其行動迅速,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派人刻好了印信,正準備出發到六國,尋找六國後裔掛印封侯。這時張良回來了!

張良見到劉邦,劉邦正在吃飯。

劉邦高興對張良說::“有門客為我謀劃削弱楚權。”並把酈食其的計謀都告訴了張良,得意地說:“子房看怎麼樣?”

張良說:“誰給陛下策劃的?陛下的大事要完了。”

劉邦說:“為什麼?”

張良說:“臣請求用麵前的箸子來比劃。從前湯武伐桀紂而分封其後代,是估計能製他們的死命。現在陛下能製項羽死命嗎?這是第一個不行的原因。武王攻入殷,表彰商容、箕子之家,封比幹之墓,現在陛下能嗎?這是第二個不行的原因。打開钜橋的糧倉,散發鹿台的財物,來賞賜貧困者,現在陛下能嗎?這是第三個不行的原因。滅殷事完,收起兵車製成軒車,倒放幹戈,表示不再用,現在陛下能嗎?這是第四個不行的原因。讓馬在華山之陽休息,表示無可作為,現在陛下能嗎?這是第五個不行的原因。讓牛在桃林的原野上休息,天下不再征稅,現在陛下能嗎?這是第六個不行的原因。並且現在天下的遊士,告別親戚,拋棄墳墓,離開故友,來跟隨陛下,隻是日夜盼望有咫尺的地方。現在卻封立六國後代,天下無處可再封立,遊士各自回去事奉自己的主人,跟隨親戚,重交舊友,誰跟陛下攻取天下呢?這是第七個不行的原因。而且如今隻有楚國強大,如果六國又去屈從它,陛下怎能統治他們呢?這是第八個不行的原因。如果真用了這個計策,陛下的事業就完了。”

劉邦停止吃飯,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混賬儒生,幾乎壞了你老子的事!”命令趕快銷毀封印。

張良否決了酈食其的計謀,劉邦又進入了困局,如何破解項羽的圍困呢?

劉邦對張良說:“成皋是呆不下去了的,我們應準備撤出成皋。”

張良說:“先撤到滎陽,滎陽有堅固的城牆。”

劉邦帶兵車撤到滎陽,項羽又帶兵追到滎陽。

劉邦在逃無可逃的情況下,找來張良、陳平商議破解當前的困局。

陳平說:“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不管逃到哪裏,都在項羽的控製下。以前,我們五十六萬大軍都抵擋不住項羽三萬騎兵。現在我們隻有不到一萬人馬,而且其中三千多人馬是蕭丞相從關中招來的老弱殘廢。這些人毫無作戰經驗。而項羽的三萬騎兵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這些騎兵死咬住我們不放。在這樣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無論逃到哪裏,都逃不出滅亡的命運!”

陳平的話,使劉邦進一步認清了自己所處的困境。在這種困境下,劉邦無計可施。劉邦一會兒看看陳平;一會兒,看看張良。這兩位謀士都低頭不做聲,也不理會劉邦。

劉邦絕望地吼道:“難道我們就這樣等死嗎?”

張良在想他的心事!

張良責備自己,既然自己否決了酈食其的計謀,自己為什麼不能想出一個好的對策呢?

陳平在想,目前的處境,最好的辦法,是放棄抵抗!

陳平擔心:放棄抵抗,就是劉邦同意,項羽能同意嗎?就算項羽同意,範增能同意嗎?就算範增同意,項羽身邊的那些將軍們會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