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固陵之敗
項羽東歸後,按合約,劉邦應該西歸,回到關中,但劉邦沒有動,劉邦為什麼不動呢?
劉邦不想在此時西歸,而是想尾隨項羽東去!
劉邦有這個想法,為什麼不說呢?
這就是劉邦的老謀深算!
劉邦不想說出來的第一個原因是劉邦不清楚他的屬下還是否願意跟隨他去冒險與項羽交戰,從客觀上講,站在下屬的角度講,他們是不願意再去與項羽交戰的,他們中的部分人,從沛縣起義開始, 提著腦袋,打了八年仗,現在簽了合約,按理,他們就可以分到一塊土地,享受榮華富貴了!再去與項羽交戰,一旦死在戰場上,什麼都沒有了!
劉邦不想說出來的第二個原因是劉邦以沉默的狀態讓那些懂事的提出來。
為什麼要讓那些懂事的提出來呢?
這就是劉邦的深謀遠慮。不西歸,而東去,由別人提出來,就減輕了自己的壓力,消除了阻力,增添了動力。這樣就很少有人反對,即使有人反對,也不要需要他劉邦去做工作。那些提出這個建議的那些懂事的自然要去做工作。
有人也許有些擔心,要是劉邦的這點心事,沒有懂事的看懂怎麼辦?
這個不必擔心,劉邦了解他身邊的那些人!
項羽走了半個多月後,劉邦還是在廣武澗邊原地不動!
有人著急了!催促劉邦動身!
劉邦隻是說:“慌什麼?好好在這廣武澗邊休整幾天!這個地方,是我們人生的轉折點,我們不能草草離開,要多呆幾天,讓我們享受著九死一生帶來的太平!”
以後一連幾天,不斷有人催促劉邦西歸,劉邦都是以同樣的理由拖延!
張良、陳平等看透了劉邦的心思,相約去見劉邦。
張良對劉邦說:“我們在廣武澗邊休整了半個多月,應該有所行動了!”
劉邦明知故問:“應該有什麼行動呢?”
張良說:“我們應該向東去,徹底殲滅項羽!”
劉邦疑惑地問:“我們有這個能力嗎?”
陳平說:“今天我們占有天下大半,諸侯又都歸順我們,後方社會安定,戰備物資儲備充足,楚軍疲勞又缺少軍糧,這正是天亡項羽的時候。”
劉邦說:“將軍雖然言之有理,但我還是認為不應該東去消滅項羽。因為,我們和項羽簽了合約。現在合約還墨跡未幹,我們就毀約,天下人怎麼看我?”
陳平說:“合約是個好東西!大家無論辦什麼事情都想弄個合約。但真正遵守合約的人不多。對峙雙方弱者希望寫個合約,是把合約當成救命稻草。以這根稻草去牽製對方。強者也希望弄個合約,是把合約當成遮羞布,去欺騙弱者。無論是弱者還是強者都不會遵守合約。合約隻在雙方力量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有用;雙方力量懸殊,合約還不如一張解手紙值錢!”
劉邦聽後笑著說:“我們不遵守合約,天下人怎麼看我們?”
陳平說:“我們遵不遵守合約,天下人怎麼知道?就是我們有沒有合約,天下人也無法知道!天下人不在乎我們遵不遵守合約,天下人隻在乎我們是否能戰勝項羽。我們戰勝了項羽,天下人就會把合約不當回事。我們被項羽打敗了,項羽就會煽動天下人,說我們不遵守合約。當年,楚懷王與天下人有約定,先入關者為王。漢王首先入關,做了關中王嗎?沒有!那時是項羽強,漢王弱,天下項羽說了算!楚懷王的那個約定,項羽就不把它當數!”
劉邦狡猾地笑了,說:“既然他項羽違約在先,我們也可以學他一回,未嚐不可?”
眾人聽了哈哈大笑!
經過劉邦這樣一番演練,有反對東去的部屬也不敢說什麼了!
劉邦之後又準備了幾天,帶著大軍尾隨項羽東去!
行軍路上,劉邦谘詢張良:“僅憑我們現在廣武澗這裏的軍隊能打敗項羽嗎?”
張良說:“不能!漢王應該立即派人與齊王韓信和彭越聯係,讓它們帶著部隊一道追擊項羽。漢王由西而東,齊王由東向南,彭越由南向北。三股大軍從三個方麵包抄項羽,就一定會打敗項羽。另外,還可以派人與淮南王英布聯係,讓他在南麵堵截項羽南去。這樣就形成了從四麵包抄項羽的態勢,讓項羽插翅難飛!
劉邦說:“就按你說的去辦,你去督促!”
項羽離開廣武澗 ,行軍速度緩慢!
一方麵是疲憊之師,紀律渙散,失去了戰鬥力;另一方麵是項羽有心思。項羽擔心劉邦違約,不但不西歸,反而會尾隨他東來!
項羽想,得提放劉邦這種言而無信的小人!
不久,劉邦果然隨項羽東來!
項羽為了試探劉邦,一路走走停停!
劉邦也是走走停停,一直尾隨在項羽後麵!
項羽估摸,劉邦在等援兵!
項羽原先打算,離開廣武澗後,經陳留、外黃,再到都城彭城。現在劉邦尾隨而來,再繼續向彭城前進,就會落入劉邦的四麵包圍之中。
劉邦由西而東尾隨而來;彭城的東麵,有齊國的韓信;彭城的北麵,有趙國的張耳;彭城的南麵,有梁國的彭越。自己繼續往東,朝彭城而去,就隻有死路一條。
項羽帶著部隊在陳留逗留了幾天,並在這裏召開了軍事會議!
會上,項羽分析了楚軍所處的劣勢,準備帶軍向南去陽夏。然後經陽夏、固陵、垓下,到安徽,經安徽靈璧過江東,重回吳中老家,再做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