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叔孫通為呂後支招(1 / 2)

第一百五十二章叔孫通為呂後支招

審食其進來了!

審食其對叔孫通說:“呂後想見你!”

叔孫通敏感地意識到,機會來了!便不聲不響地跟在審食其後麵來見呂後!

呂後對叔孫通說:“我們如何對付如今的局麵?”

叔孫通回答說:“呂後首先要控製時局,防止內亂!”

呂後說:“這個我知道!我是說,皇上駕崩了,太子年幼,我當如何辦?”

叔孫通一時還沒有理會到呂後的用意,不知如何回答!

呂後忍不住了,便直截了當地說:“我能繼承皇位嗎?”

叔孫通不敢回答這個問題!

呂後催促說:“我不能繼承皇位嗎?”

叔孫通還是不敢回答呂後的問題!

呂後明白了叔孫通的意思,便放緩語氣,谘詢說:“曆史上有過我這樣的情形嗎?”

談到曆史,叔孫通才有了話題。

叔孫通說:“曆史上有過呂後這樣的情形。”

呂後急迫地說:“你給我具體說說!”

叔孫通說:“戰國時的秦國就出現過今天這樣的情形。秦國有個宣太後,宣太後起初是惠文王的妃子,惠文王死後,由惠文王王後後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宣太後所生的公子即位,即秦昭襄王。因秦昭王年幼,宣太後因此成為王太後,從此開始了長達四十一年的臨朝稱製。呂後可以效法宣太後臨朝稱製。”

呂後是早就知道這檔子事情的,不然,呂後怎麼常常將臨朝稱製掛在嘴邊呢?況且這檔子事情,就是講她家先祖呂不韋的故事。小時候,呂後的父親不止一次講過這樣的故事。

呂後自己知道了這檔子事,又不親口說出來,這是從劉邦那兒學來的。

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或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不親口說出來,讓第三者來說,就增加了說服力,增加的擁護的指數!

呂後雖然知道這檔子事,但是沒有與當前的局勢關聯起來,這也許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緣故。經叔孫通這麼一說,呂後茅塞頓開。

叔孫通提醒了呂後,使呂後找到了掌控朝廷的曆史依據,呂後緊縮的眉頭由此舒展開了!

呂後又對審食其說:“你現在馬上去把呂台找來,我們商量一些事情!”此時呂澤已死,呂澤的爵位由兒子呂台繼承。

呂台很快就趕過來了。

呂後對呂台說:“你現在馬上去見張良!問他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呂台似乎有話要說,呂後說完,呂台還不想走!

呂後對呂台說:“不要猶豫了,快去吧!”

呂後讓呂台去找張良,就是問計。就是讓張良指點如何安定局麵?呂台不想走,是沒有弄明白呂後的意思。呂台希望呂後多說兩句,甚至想呂後告訴他見了張良如何交談?

呂後之所以不想多說,一是呂後不想輕易說出自己的憂慮;二是此時的張良也有如她一般的憂慮,而且呂後還相信,張良已經想好了對策,隻要呂台見張良一麵,事情就有了方案。三是機密事情隻能謹慎辦理,知道的人多了,反而會誤事。

呂台很快見到了張良,並轉述呂後意思。

張良說:“我知道了!”然後就不作聲了!

呂台很奇怪,想多問幾句,張良卻不肯多說一句話!呂台隻好離開張良,向呂後稟報。

呂後聽了呂台的轉述,也不做聲了!

這讓呂台、審食其越發糊塗!

惠帝發喪那天,滿朝文武大臣都來送喪!

呂後看起來很悲傷,哭聲很大,卻沒有眼淚。

張良之子張辟強擔任侍中,年僅十五歲,對丞相陳平說:“太後隻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死了,卻隻見她幹哭而不悲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

陳平反問:“是什麼原因?”

張辟強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後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幸免於禍患。”

陳平是個滑頭,膽小怕事,經張辟強這麼一嚇唬,即刻明白過來,就按照張辟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

後來史書上說,張良的兒子張辟強才十五歲,真有才,居然看出呂後的意思。

其實,十五歲的張辟強隻不過是一坨小鮮肉!他知道什麼?真正厲害的是他背後的父親張良!

這曲戲,自始至終,總導演都是張良。

安葬漢惠帝後,呂後特意安排叔孫通在朝廷之上向朝廷全體文武百官講述了宣太後的故事。

叔孫通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向呂後獻媚的機會,他將宣太後的故事著實花了一番功夫,特別是宣太後與呂後之間的關聯,做了天衣無縫的穿鑿。

叔孫通說:“我們今天遇到的事情,正如秦國當年遇到的事情一模一樣。當時秦武王死了,秦武王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就讓秦武王的弟弟嬴稷繼位。嬴稷年幼,沒有能力處理國家大事,就由嬴稷的母親宣太後臨朝稱製。宣太後臨朝稱製四十年,秦國由弱國貶為強國,成了七國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