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嚇唬陳平(1 / 2)

第一百五十五章:嚇唬陳平

陳平在劉邦死後,就無意於官場了!

劉邦在世,陳平跟著劉邦,東南西北,征戰四方,為劉邦打江山建立了功勳,劉邦待他也不薄。該得到的都得到了,現在劉邦走了,陳平考慮自己也應該謝幕了!

陳平如今官至右丞相,已至高無上了!再往上升,就是皇上,那不是陳平敢奢求的,除非不要腦袋!

爵位封侯,已經是登峰造極了!再升就是王爺,劉邦冊封了八個異姓王,如今安在?陳平可不敢奢求那個王爺,那也是掉腦袋的事情!蕭何、曹參、張良等開國元勳,也僅僅是個侯爺,相比之下,陳平自己知足了!

現在劉邦駕崩了,呂後當權。呂後沒有劉邦那樣的胸懷,就算呂後有那樣的胸懷,呂後也不可能再給陳平加官進爵了。因為已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無官可升,無爵可晉了!

陳平想:就此退出官場,功成名就,安享晚年,就已是功德圓滿了。如果還癡迷於官場,也許還會弄得晚節不保,身首異處,那才是毀了自己一世英名!

盡管陳平無意於官場,但事情也不是陳平想的那麼簡單,這個官場,進來不容易,出去也身不由己!

呂後氣走王陵後,也在琢磨著怎樣收拾陳平?

呂後想起來了,劉邦臨終前說過,陳平這人有智謀,但膽子小,沒有擔當。既然如此,嚇唬嚇唬他,他就懂事了!

怎樣嚇唬陳平呢?

呂後想自己出麵不合適,得另外找個人,唱出雙簧。

呂後考慮:讓陳平知道,確實有人與他過不去。當然也得讓陳平知道,他有把柄在人家手裏,讓他心服口服。還要把握好度,既要達到嚇唬的目的,又不能把他嚇死了!就是讓他聽話、懂事,但又不能讓他撂挑子,不辦事!

呂後繼續想她的心思,讓誰去嚇唬陳平呢?

呂後想破腦殼都想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

這時,呂媭進來了!

呂後望著呂媭,微微一笑。心裏說:這是一個意想不到而又是最合適的人選!

呂鬚不僅僅是自己的妹妹,還是樊噲的夫人。更重要的是呂媭脾氣大,不怕事,又與陳平還有點煙子!

呂媭這麼急著來找呂後,也正是來找陳平岔子的!

呂後想:隻要趁呂媭發火時,適當加點油,就可以拿捏陳平了!

樊噲的故事,我們在前麵提到過,這裏接著寫。

樊噲本是劉邦的親信,劉邦臨死前,還授予樊噲重任,讓樊噲帶兵去討伐陳豨。但就在最後劉邦要死之前,劉邦卻下令讓陳平和周勃前去樊噲軍營,就地處死樊噲。

劉邦還一再強調,要陳平盡快地把樊噲的人頭取來,讓他檢驗。

陳平考慮到各種情況,並沒有處死樊噲,而是押解樊噲,返回長安。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現在朝中必然由呂後主持政事,要是呂後趁機給自己找岔子,這可就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並未處斬樊噲,還好向呂後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後麵前說他的壞話,一定要盡快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

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皇上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至於如何處決樊噲,皇上自己決定吧!”劉邦駕崩了,向劉邦哭訴這些有什麼作用呢?這明明是哭訴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後表功。呂後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看著陳平淚流滿麵的樣子,就寬慰陳平。陳平又趁機請求留在長安,呂後也答應了,還拜他為郎中令,輔助新皇帝。陳平從而避免了一場大災難,讓自己活了下來。

盡管陳平在對待樊噲這件事情做得八麵玲瓏,但是呂媭還是不放過他。呂媭認為,皇上在臨終前突然下令處決樊噲,是陳平在中間搗鬼!不是陳平在皇上麵前中傷樊噲,一向信任樊噲的皇上為什麼在臨終之前突然要對樊噲下殺手呢?

由於有這一檔子事情,呂媭時不時在呂後麵前中傷陳平。呂後也就抓住這點事情拿捏陳平!

有一次,呂媭拿著大刀,要砍了陳平。呂媭一邊揮舞大刀,一邊吼叫:“陳平,你就是個兩麵三刀的小人,我要用這把大刀砍了你,替樊噲出口惡氣!”

呂後卻裝作說:“呂媭,你不能這樣做!丞相是高皇帝臨終欽定的輔政大臣。你砍了他,也要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