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內一年輕人正跪在魏帝案前。
“皇爺爺,孫兒求學時曾經與馮麗華交遊甚深,一見如故,算得上一見傾心。正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此孫兒就對她戀慕不已,茶飯不思,非她不娶,還請皇爺爺為孫兒做媒求得這樁姻緣。”定睛一看跪著的年輕人正是魏帝的孫子拓跋濬。
“胡鬧!天下女子這般多,為何偏偏挑選她,你不知道朕為了謀求兩國和平相處費盡了多少心血,像馮麗華這等才貌雙全的女子嫁給南帝必定能安撫南人,對大魏是有大大的益處。如今我大魏百廢待興,中原大地也才降服於朕,和親之舉也是朕為了你父子將來可以垂手治天下的無奈之舉,難道以朕之武功還打不過南人的花拳繡腿麼?”魏帝自恃武功蓋世,他也深知馬背上可以打天下,但馬背上治理不好天下,是故才接受崔浩等一大批漢臣的和親之策,他雖一統北方大地,但反叛農民起義一直不斷,而太子從小跟隨漢人學習,好儒學且性格懦弱,打仗自然不是一把好手,如果不給他鋪平道路,恐怕將來大魏江山有失,也真所謂愛子心切。
“皇爺爺的一片苦心孫兒自然明白,可是將如此一個德才兼備的女子贈與南人,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南人,到時候如果她心有怨念的話,難道就不怕她報複我大魏,到時候會讓我大魏雞飛狗跳的。我們每贈與一文錢給南人,都會變成敵人射向我們的弓箭,所以孫兒不讚同皇爺爺的和親之舉。皇爺爺曆史的教訓還不多麼?秦國的宣太後就是楚國的和親公主,最後她囚禁了楚懷王,斷送了楚國的國運,最終導致楚國滅亡。像西施和王昭君的人極少,我們怎麼能料定她不會有怨念呢?還請皇爺爺開恩令派他人和親。”拓跋濬娓娓道來,所說也不無道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為了馮麗華開脫,不過這裏隻有他爺孫倆,算得上是掏心窩的肺腑。
“濬兒,快起來說話吧!你所說也不全無道理,但是你有怎料到其他人不心存怨念呢?沒有這個馮麗華,難道就沒有其他的馮麗華了麼?朕派她去自然是有其他道理的,天下好女子多的是,你喜歡哪個朕就都可以賜給你。”魏帝苦口婆心的說道。
“皇爺爺,她是孫兒見過最蕙質蘭心的姑娘了,憑她的德行和才智定能母儀後宮的,孫兒傾心於她,還請皇爺爺成全。”拓跋濬一直深深地掛念著馮麗華。
“放肆!你說她可以母儀後宮,是不是要朕娶了她,你才好斷了念頭,你要知道朕今天可以封為王,明天就可以廢了你!朕知道你素來不喜愛朕給你娶的妃子,但是現在還容不得你放肆。快給朕退下回去好好反思。”魏帝知道自己的孫兒已經情定於馮麗華了,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沒用的了,隻能用威嚴鎮住他。
“孫兒告退!”拓跋濬悻悻而歸。
魏帝何嚐不知道馮麗華是個極好的姑娘,德才兼備,容貌出眾,出水芙蓉,但是他始終不放心馮家,畢竟馮家曾經也為一國之主。想到那些往事他就覺得頭痛,近來令他煩心的事太多了,但是越想越覺得馮麗華是位奇女子,弄得自己的孫兒都魂不守舍了,他覺得還有必要再一次召見一下馮麗華,仔細了解一下她是何等女子。
“宗愛,快給給朕擬旨召見馮尚書的千金,你這老豎是不是又在偷懶。”豎便是豎子之意,叫人老豎,實則無禮之至。不過宗愛呀伴隨魏帝數十載,這份情誼自然是無人可比的,魏帝為人猜忌多疑,但是從來都沒懷疑過宗愛,這也是釀成大禍的原因,此事按下不表,魏帝自小就被教導如何知禮如何行事,條條框框的束縛著,在臣子和妃子麵前自然不能失了天子的威儀,也隻有在宗愛麵前才能這般無禮的罵人。
“老奴在此,陛下是想拍老奴把馮麗華帶進宮來麼?看來陛下雄心不減當年呀!”宗愛說著竟然淫笑起來,他想召見馮麗華必定是魏帝起了色心。
“你這個老豎,竟開起朕的玩笑了!還不趕快給朕把事辦好!”魏帝假裝發怒。
“老奴這就去,定早點將美人帶到陛下麵前。”宗愛說著就溜走了,他隻知道陛下召見肯定是想納她為妃,其他的他也一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