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帝師(2 / 2)

比如十分有名的那位商朝末代君主子受,他最為人知道的稱呼就是紂王,不過那是周朝給他上的諡號,而其真正的稱呼應該是帝辛。

這就是加了個帝字。

而帝之一字的最原始意思具體是什麼,現在還弄不清楚,隻是知道它應該是表明了一個地位十分崇高的神祇,為商朝人們所供奉。

但是伴隨著王權對神權提出挑戰,死去的商王們也開始用‘帝’這個字來稱呼自己,不過為了表示和那位神祇的區別,則是管那位神祇叫做帝俊或者是上帝。

隻是後來隨著天主教的傳入華夏,天主教直接盜用了上帝這個稱呼,再加上這些年來西方的文化入侵厲害的很,到如今你再說起上帝來可不會有人認為你指的是帝俊了,而都會認為是那位聖經中創造了一切的神祇。

總之從稱呼的變化也能夠看到,神權大於王權這樣的事情大約是華夏從商代就開始有所改變的。

如今華夏人其實依舊沒有忘記這位最高神祇‘帝’,隻是換了一種更加普通的名字來稱呼他,就是大家口中經常叫的那位‘老天爺’。

而到了周代後就更加直接,幹脆就采用了敬天法祖的說法,敬鬼神,而遠之。

負責祭祀的神職人員也更加進一步的被推出權力中心。

這當然是一種社會的巨大進步,要知道直到今時今日,也還有不少國家甚至是文明沒能做到呢。

世俗化,華夏的世俗化可以說是從商代開始,到了周朝就基本完成了。

保留了祖先崇拜的底子,但是已經從神聖走向世俗,聽人事而不再是聽天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朝數百年後才有那兩位大名鼎鼎的陳勝吳廣能夠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可不要小看這句話的威力,這可是完全推翻了血統論和宿命論的最強音!

也從那時候就奠定了華夏幾千年的氣質性格,簡單點說就是有本事上,沒本事滾,什麼狗屁血統狗屁門第的,都特麼扯淡。

到達今時今日,對華夏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

比如華夏的網絡中什麼樣的主角最常見?毫無疑問,D絲逆襲啊。

而再看看國外,無論是西方還是一海之隔的東瀛,他們的娛樂文藝作品中都講究個十分深刻的血統論和宿命論。

主角很牛X,為什麼牛X?你往下看就知道,絕對是因為他有個牛X的血統!

這就是區別和差異,巨大無比。

陳凡腦袋中胡思亂想了一陣,然後才看向桑錐:“我說,你們那時候你的地位是不是特別高啊?”

“高,我可是數任夏後的老師,你說我高不高?”桑錐小鼻子一揚,顯得十分得意。

見陳凡有點發愣就又解釋了一聲:“這個夏後就是夏朝的君主,夏朝稱後,商朝稱帝,周朝稱王,到了秦朝以後就一律都是皇帝啦。”

陳凡震驚啊,數任夏後的老師?我靠,這特麼不就是帝師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