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那麼說吧……”
桑錐皺眉想想道:“該怎麼和你說呢,你要把現代的國家和國界概念先都丟到一邊,丟開丟開。”
說著她還用小手連續比劃了幾下丟東西的樣子,陳凡看的好笑,於是連連點頭。
桑錐又道:“其實那時代吧……恩,應該還和我們夏朝一樣,是個方國時代,對了,你知道啥是方國麼?”
“就類似於希臘城邦?”
“也不是,但是確實有點類似。”桑錐皺眉想想解釋道:“其實那時候的華夏你可以理解成聯邦製的,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邦,中央政府控製的區域有限,畢竟那時代的交通就是那樣,想走遠點路是很難的,根本不可能中央穩固控製所有地方。”
陳凡點頭,這沒錯,還別說是夏商兩朝了,就算是到了西周還不是要搞分封麼。
就算是到了秦朝的時候,秦始皇最主要的幾件事中就有修建馳道,其實為的就是加強全國的聯係,把國家捏合成一個緊密的整體。
千多年後的秦朝尚且如此,那就更不用說夏朝那會了。
“這個方國製度呢,恩,這麼說吧,國這個詞在我們那會其實是個比較小的概念,華夏那會並不自稱為國,而是自稱天下的。”
陳凡點點頭,確實,不光是桑錐他們那會,其實華夏這幾千年來一直是自稱天下的,天下之主,就是華夏皇帝。
而國家,那其實是個比較小的概念,甚至你可以理解成為華夏就是個巨大的國家聯合體。
隻不過後來伴隨著中央集權的變強,而導致地方向中央靠攏,這才完全實現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國家。
至於華夏什麼時候不再以天下自居的……
大約是清朝後期吧,主要還是實力不成了,再號稱天朝上國也實在是沒什麼說服力。
在經曆過一係列失敗之後,這個天下才漸漸被大清搞成了個大清國。
甚至甲午一戰戰敗後,東亞這邊更是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那就是同時存在兩個皇帝。
一個是華夏這邊的,一個是甲午戰爭的勝利者,東瀛那頭的。
其實東瀛那頭一直自稱自己的領導人為天皇,但是這個稱呼是一直沒什麼人認的,華夏不認,高麗不認,安南暹羅等地同樣不認。
東亞就隻有一個皇帝,那就是華夏皇帝。
不過戰敗了麼……也就不用再扯別的了。
從那時候開始,東瀛那邊那位在華夏的文件上就被稱為天皇了,不得不說啊,實力在任何時候都是王道。
總之以這個天下概念來看,方國也就比較容易被理解了。
所謂的方國其實可以理解成為托管,我大夏天子照顧不到那麼大地方,於是就委托給當地人自己去管理,這就是方國。
他們要定期向大夏天子進貢,並且表達忠誠,一旦有戰爭爆發,那麼方國也有義務保衛大夏,幫助大夏出兵。
若是有了矛盾,也可以在朝貢之中提出,請求大夏天子幫助調解,或者是幹脆進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