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元直在午間時渾身如散了架一般疲憊,四周的將士也是和他差不多的感覺。
連續三的來回的突襲,已經耗盡了閔元直等人的體能和精氣神。
這種夜襲敵營的事,閔元啟一向是不太讚同。
在各人討論古往今來戰例時,閔元啟就認為夜襲突營一般是明顯處於劣勢的軍隊的搏命之舉。
倉促間準備難以充份,太過冒險,夜戰不能辨別敵我,容易敵我不分。
一旦敵有所準備,比如遇到戚繼光這種紮營警備的級別,甚至更弱一些,也是多半白送。
但閔元啟對這一次騎隊突襲倒是相當讚同,甚至是給予了全力支持。
原因也是簡單 ,這樣反複的,不休止的突襲,對騎兵的能力是一種全方位的鍛煉!
白的趕路,突襲,休整,擺脫敵人的追擊,夜晚趕路,行軍,宿營,突襲,又是更上一層的錘煉!
這一次閔元啟沒有允準閔元直帶二百騎全部出動,主要考慮的便是這一次的騎兵騷擾戰術是相當的吃力,風險也是極大。
不管是白敵騎的追趕,或是入夜後千辛萬苦抵達突襲處的夜襲,然後擺脫敵人追擊,這些都是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會重傷乃至戰死。
雖然二百多騎都出戰,將來會得到大量的騎兵軍官的種子,閔元直便是如此想的,雖然戰損不會低,但剩下來的,活下來的全部都會是錘煉過的寶刀,光華隱現,無可遮擋。
但閔元啟還是斷然拒絕。
騎術不精,馬上斫砍都勉強,拉出去也是送人頭,活下來的也必定是少數。
這樣養蠱式的培養法,隻會令雲梯關上下覺得閔元啟是拿部下的性命來搏取自己的成功。雖然可以不斷招兵,甚至裹挾,征壯丁來壯大部曲,但這樣的軍隊還是閔元啟想要的軍隊?
這並不是慈不掌兵的範疇。
為了獲得勝利,閔元啟是能夠使部下去送死,關鍵之時為了獲勝,犧牲他人性命也是在所不惜,無謂仁德,便是坐失勝機,將來可能會以更多人的性命來彌補。
這便是慈不掌兵。
但將一群菜雞用無所謂的態度投入戰場,這便不是慈不掌兵,而是把部下的性命開玩笑般的浪擲出去,這樣的主將,注定是得不到將士們的真心擁戴!
可能這二百餘騎,頗有人想主動跟隨,當然也是被嚴格禁止了。
閔元直初時還有些不樂意,但當這五十騎和他一樣筋疲力盡,連手指也快抬不起來的時候,閔元直才感覺到底是自己錯了。
若真帶著那剩下的菜鳥一並出戰,怕是此時也是死的差不多了,還得連累眼前這些好手也多折損不少。
“報上數字!”
閔元直休息片刻,用水壺痛飲了半壺冷水,便是神采奕奕的令部下報數。
這一次數字是報到了四十七,卻是有三個騎兵折損在被敵騎追捕的途中,一騎縱馬跳入河中,被河水衝走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逃出生。另外兩人,卻是在前響午與敵人哨騎的白刃戰中,被敵騎砍中要害,不治身亡。
再有一人,便是在昨夜突襲中,被敵人營兵的一個弓手射中胸口,人是搶出來了,到亮之前還是不治身亡。
在將士們報數之時,閔元直也是一直看著自己身邊的這些部下。
連續兩高強度的突襲,這些騎兵已經是疲憊不堪,很多人麵色臘黃,兩眼遍布血絲,嘴唇也是幹裂的不成模樣。
這是高強度的不眠不休的征戰廝殺,精神極度緊張,體力透支嚴重帶來的身體不適,很多人喉嚨都是腫的不出話來,還有最少十人以上的騎兵在發燒,這些都是難得的罕有的經驗,身上的這些疾病,也象是鐵槌一般,不停的夯出眾人身上的雜質,使他們精神更強韌,膽子更大,心更細致,在日後類似的行動中,也會更加出色。
其實就是閔元直自己,也是身上有諸多不適。
他雖是將種,從也習騎射,但在這等事上下的功夫不多,而是將更多的精氣神用在了學習經義之上。
閔家也是想出個秀才,舉人,進士,雖然艱難,卻是從將門轉為官紳的必經之路。
但閔元直不喜讀書,更喜兵戈之事,從正經的兵法書籍就看了很多,並非是文官吹噓的鬼穀子,六韜,孫子兵法之類,而是如武備誌,紀效新書,練兵實錄這樣的書。
在閔元直剛到第三百戶時,就是和閔元啟經常討論兵學,後來給武官們開灶,閔元直也是很快擔任了教官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