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元忠也道:“我以為六十步他就會下令停止打放了。”
“這其實簡單的很。”閔元啟抹了抹臉上的汗珠,笑著道:“如果咱們有三四百支銃,六十到八十步沈亮就會下令打放。不停向前,不斷打放,裝填,再打放。如果敵人弓手不得力,雙方交換是咱們占大便宜,幹脆就停下來打放火銃,令遊兵掩護,跳蕩隊準備。幾輪涮下來,怕就能把敵軍前陣打崩,最少會使得他們陣腳大亂傷亡慘重。”
“可惜了。”閔元忠也不是笨蛋,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
火銃威力雖大,但可惜數量太少。
合機銃才一百不到,剩下的幾十支是以前到處搜羅來的,有不少還是劣製品,打的近,易炸膛,威力。
如果有四百支作工精良的合機銃,沈亮肯定在百步之內就考慮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用三段擊輪流打放,不停的火力輸出,在八十步左右客兵的弓矢威力極,火銃的威力卻並不受大影響。
輪流打放之後,對客兵的信心會是嚴重的打擊,甚至在傷亡慘重下直接崩潰也不是沒有可能。
“是可惜了……”閔元啟眼神中也有淡淡的失望,其實他是希望看到幾百上千支火銃橫掃眼前客兵的場麵,白煙滾滾,戴著範陽笠穿著大明鎧甲的士兵持著裝著銃劍的滑膛槍正步向前,不停的打放火槍,把眼前的敵人成排的打翻放倒。
這是何等漂亮的場麵,現在歐洲各國都沒有大規模的常備兵,更沒有穿軍服的習慣。如果有可能閔元啟希望中國是開風氣之先,把軍銜軍服先確定下來,大量的常備軍拿著上刺刀的滑膛槍所向披靡,排隊槍斃,中國再次走到世界之前。
什麼內敵,外夷,都是統統用滑膛槍來教他們做人。
無數個戰鋒局,百人一隊在戰場上為橫陣前行,十個,百個,千個……那是何等壯麗的奇觀,光是想一想,閔元啟就激動的不能自己。
這一次是無論如何趕不上了,沈亮的應對辦法相當簡單。
火銃數量不足,且相當部份是劣製品,那麼就離的越近越好,最多打放兩輪,能給客兵多大傷害就給其多大傷害,力爭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造成敵人的混亂。
在戰鋒隊停住腳步之後,所有一百五十多銃手在第一時間舉起了手中的火銃。
子藥早就提前上好了,塞實了彈丸,並且是點燃了火繩。
火繩是特製的,可以緩慢燃燒很久。
隻要不是陰雨氣,火繩槍的打放成功率是遠在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之上。
這個時代的燧發槍想要解決打放成功率的難題還是相當困難,遇到陰雨氣燧發槍的打放成功率也會更進一步下降。
陰雨一般就算冷兵器部隊也會避免會戰,一則是弓箭也不能受到雨水浸泡,在浸濕弓弦後勉強開弓射箭,弓箭就基本上報廢了。
二來將士在雨水氣也行動困難,優勢或劣勢會變得含混不清,一般參與會戰的都是感覺能贏,自是沒有必要驅趕將士去冒險。
如此一來燧發槍雖是技術上的進步,但其意義沒有前膛改後膛那麼大。
前膛裝填改為後填後,出現了膛線等技術革新,火槍的殺傷力和有效射距大幅度的增加,可謂是一次質變,此前的變化無非是量變而已。
火銃平舉,戰鋒隊都是一字排開,並沒有分為兩到三個縱隊,也是考慮到第一擊就是要帶來最大的傷害,三段擊或分為兩隊都是沒有必要之事。
在停了幾息功夫之後,沈亮沒有猶豫,直接將自己的右手高高豎起,然後再往下一揮!
嘹亮的喇叭聲驟然響起,接著便是有人打響了第一銃。
火光迸射,在銃響之後,子彈迸射而出,射向四十步外的敵人。
由於相隔太近,對手又是密集陣列,這一輪的齊射效果相當驚人。
沈亮在揮手之後,也是瞄準自己對麵陣列中的一個敵軍,果斷扣動扳機。
龍頭夾住火繩被扳機轉動,火繩點燃藥池中的引藥,銃管一震,接著沈亮感覺雙手震動,同時兩手感覺銃管開始變熱。
再打放幾銃,銃管就會發燙。
不過看起來對麵是肯定不會等待了。
一輪齊射後,四十步外的客兵齊涮涮的倒下了一大群,這個結果令客兵將領們目瞪口呆,同時也憤怒不已。
普通的客兵將士則是驚慌失措,看著身邊大量被打碎頭顱,打裂胸膛的夥伴,這些客兵將士都是無比驚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