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降(1 / 2)

提起大河鎮,梁世發內心也是一陣波動。

他是在本鎮擊敗劉澤清後才奉命北上。

畢竟軍情司在本鎮和淮安揚州乃至南京的布局都是初步完成了。

起來梁世發都頗為無語。

整個南明朝廷在內鬥也就算了,各鎮之間,還有至朝廷之間,根本就沒有防止細作間諜的部署。

當然也不可能有人派間諜北上,打探清廷的真實意圖,以及清軍的人數,兵力,軍械,戰馬,糧草等軍機情報。

朝廷上下充斥著無能偏見,還有莫名其妙的樂觀及幻想。

相對於對北方的防患和重視,南明朝廷更注重自家的權力鬥爭,在這種時候四鎮也是烏煙瘴氣,一派混亂。

劉澤清在淮安還是繼續興修他的大宅,隻是集中了一些兵力沿著淮河兩岸布防,看來是害怕閔元啟趁其不防突襲過來直接抄他老家。

黃得功在下遊防左良玉,劉良佐就是擴軍和搶掠錢財,高傑倒是有些北伐的意圖和打算,但一鎮之力能做到何等模樣,現在也是難的很。

當然,梁世發也壓根不知道,過不了多久高傑被刺身亡,徐州鎮折騰的北伐徹底熄了火,這個鎮還沒有等到清軍南下就幾乎自己玩完……

倒是閔元啟擊敗了劉澤清後,南明朝廷短暫的震驚之後還是有了正確的選擇。

大河衛開鎮,閔元啟授都督僉事,大河衛總兵,其麾下還可以有一員副將,鎮守鹽城,一員參將,鎮守海州,兩名遊擊,兩守備,則是守備大河衛下遊的三個千戶所和一處水關。

這樣一來等於是把從海州到鹽城的地盤給了閔元啟,算是把淮安府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給了新成立的大河衛鎮。

劉澤清對此也是毫無辦法,隻能捏著鼻子忍耐下來。

畢竟他是打了敗仗,在沒有能力和決心和大河衛鎮再次開戰之前,對朝廷這種明目張膽的偏幫之舉,劉澤清也隻能接受。

否則就是要冒著丟掉剩下地盤和大河衛鎮殊死一拚,朝廷不會支持,其餘各鎮會趁火打劫,搞不清山東鎮就會成喪家之犬。

劉澤清沒蠢成這樣,隻能接受。

事情過來十來,陳名夏這裏居然也收到了消息,足以證明此人確實是消息確實是相當靈通。

“我家少東主是在大河衛鎮當了軍機讚畫……”提起大河衛鎮,梁世發當然是內心充滿自豪,不過他很謹慎心,並沒有把這種情緒顯露出來。

當下隻是相當謹慎的有一句答一句,並沒有渲染太多。

“奇了。”陳名夏並沒有懷疑什麼,這個時代哪怕是人傑,對所謂的細作間諜的防患也多半是在話本上,現實中根本沒有什麼過多的手段和想法。

要不然老奴在剛起兵時,居然是把遼陽沈陽滲透的相當厲害,並且在暗中買通了很多明軍將領和蒙古韃兵。

在遼陽和沈陽戰事時,這些買通的人給了八旗極大幫助,可以最少得占三成到四成的功勞。

當時的大明兵部提塘官也是後金細作,出賣了相當多的情報。

所謂的特務組織,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東廠和錦衣衛,對防患建奴細作毫無建樹,也未曾派出細作到遼東去刺探敵情,完全成了無用的花瓶。

到此時後金變成大清,武力上已經成碾壓狀態,當然也就不屑再用細作間諜之法去刺探南明軍情。

況且是有洪承疇等熟知明朝情形的大吏在朝,比起那些隻能刺探底層情報的細作,這些降官的作用要大的多,也實用的多。

“這大河鎮相比山東鎮和高傑所部,有什麼不同之處麼?”

陳名夏是出於好奇,梁世發想了想,決心還是透露一些,或許這陳某人能因此更合作一些,也是猶未可知。

“大河鎮是閔元啟閔總兵所創,他的出身也是如陳大人所是大河衛閔家。此前閔總兵有感於衛所已經成了運軍漕夫,毫無自保之力。因此自出身家訓練了一些旗軍,原意就是衛護本鄉本土……”

陳名夏點頭道:“河南,山西,山東很多官紳世家都有募集義軍,武官也有自創團練的,並不為奇。”

“此後就是有海盜土匪來犯,被旗軍擊敗,斬首千級……然後便是與山東鎮兵交戰,大破其萬餘精銳。現在大河鎮初立,朝廷雖未給予多少錢糧資助,但本鎮因掌控鹽務,銀錢倒是不太缺,朝廷給了幾萬石糧,暫且也是夠用。因此鎮兵募集了過萬新軍,加上原本老兵,已經有勁兵一萬三四千人,分為三個營又一個獨立千總部,駐守海,鹽之間的大片地方也是綽綽有餘。我們東主在雲梯關主要是在鹽務上,也理會一些外務之事,此外就是和朝廷打交道等事也是在我們東主身上。除了東主外,淮揚道周大人的兄弟周亮敏周老爺也是在大河鎮幫手,料理一些鎮內雜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