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當真(2 / 2)

“絕不投降麼?”陳名夏嗬嗬一笑,對著梁世發道:“你且在我這裏住下罷。就在京師裏看風雲變化,也是要將你看到的如實稟報你家東主,且看到最後時他再做決斷罷。”

“是,多謝老爺。”既然對方願意收留,梁世發當然也順勢改了稱呼,陳名夏對此無可不可,揮了揮手,便是示意梁世發退下。

雖然陳名夏早前已經下了決心,希望通過湯若望引薦自己投降清廷,但在此時此刻,他也是突然有些猶豫起來。

如果清軍能直撲南京,占據江南湖廣,那麼就算在別的地方有反複,那也是大勢已定。

有滿洲八旗為主力,仆從漢軍為爪牙,加上東虜幾十年戰勝明軍的赫赫凶名,最少會有幾十萬明軍望風而降為清廷所用。

其任命明朝降官在地方征取賦稅,又用減賦和免掉遼餉收攏人心,在陳名夏的判斷之中,清廷得下最多一兩年時間。

但如果江南有了變數,真有豪傑趁勢而起,隻要保住南京和江南,那麼明朝最不濟也能維持南北朝的格局。

若是這樣,自己這一類降官的名聲可就難聽了,不光是陳名夏,就算是此時北方普通的一個進士出身的知縣,在是否降清的問題上都會產生猶豫。

這就是大勢之下的人心變化,這也是陳名夏等人最為擔心的事情了。

“不降,嘿嘿,不降?”陳名夏打發梁世發之後也是無心會客了,端坐在書房之中,也是連連苦笑起來。

“閔元啟麼……”陳名夏提起筆來,寫給留在南都的一些故交好友,兩邊書信和人員往來其實是沒有斷絕了。

清廷在此時還沒有羅織法網,李自成更沒有理會這些鳥蛋事,隻要能闖過響馬和多數牛毛的土匪杆子,能在亂兵和流寇交織之下跑到南方,李自成和清廷都沒有阻攔的意思。

若不然此時也不會有大批京官持續南下,並且後來還有北京人跑到南京冒充太子之事了。

不得不此時在清廷的主持下,七月份剛剛斬首了幾個少年,就是清廷的假冒朱明太子一案。

南北兩邊都有假冒太子,南方的那個明顯是假的,但東林黨人混水摸魚,為了動搖弘光帝的法統和根基,非那假貨是真的,結果在判定為假之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直接令左良玉興師向南京,是要清君側。

真實目的當然是清弘光帝和馬士英,馬士英也是不甘示弱,直接派黃得功等人迎戰,雙方為了一個假太子大打出手。

而清廷在此時斬殺的少年卻是真正的大明太子,太子和永王,定王落入李自成手中,李自成倒是沒有為難這未成年的少年人,隻是將其帶在身邊。

後來戰敗後李自成倉皇離京,太子和永王定王就落入了八旗手中。

這些孩子知道什麼險惡,當即吐露身份,然後被清廷關押。

後來多爾袞決心不放過這些大明子的後人,當然這些畜生也是要臉麵,公然斬首崇禎之子等於是啪啪打臉,所以就偽托是假冒太子,根本沒經過多少審訊手段,直接就宣判斬首。

可憐三個未成年的孩子直接被斬殺,還被誣陷為假冒太子。

清廷對崇禎諸子的態度就是這般,一直到幾十年後,康熙還將七十多歲的皇五子斬殺,連同不知情的好心收留者一家,悉數斬殺。

陳名夏寫好幾封書信,毫無例外的是打聽閔元啟的消息,也是要看看這個大河鎮的新總兵成色到底如何,是不是會真的在南方引發一些變數。

寫完信後,他又寫信給在京的好友諸人,將梁世發從南方帶來的新消息告訴這些人。

這些人中有的已經投降,有的在打算南下,有的則是決意先逗留在京師,看一段時間的風色再。

各人原本都是住東城或西城,隻有少數家境窘迫的才會住南城。

現在倒是方便的很,所有漢官哪怕是當朝閣老都被從原本的內城攆出,大家夥都被攆在南城居住,這樣反而方便了互通消息和書信往還。

隻是人員往來要心許多,清廷在官員交往之上相當警惕心,一旦露了形跡便是不的禍事,陳名夏寫信時也是盡量曲筆,免得落到他人手中惹出風波。

一切事情做完之後,這個國朝有名的清流官員才歎了口氣,揉動手腕之後起身看向窗子之南。

南方的一切既熟悉也陌生,在這一刻,陳名夏也是懷疑自己是不是題大做。

那熟知的風景和人,能有什麼樣不同的變化,一個區區仆役的話,自己竟然是當真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