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再興告別了城步寨的父老鄉親,隨嶽家軍北上了。南宋國內仍然不夠安定,地方武裝錯綜複雜,流寇不斷作亂。此後的幾年之中,楊再興在嶽飛的帶領下,南征北戰,隻要一上戰場,他就跟紮了雞血似的,不掃平敵營,不肯罷休。
紹興三年(1133年),朝廷命嶽飛平定盤踞吉州的彭友、李滿等人和盤踞虔州的陳顒、羅閑十等人。
同年四月,嶽飛所部行至吉州,分遣統領王貴、張憲進兵,生擒彭友、李滿等人。嶽飛乘勝進攻虔州,分兵攻打叛軍的幾百座山寨。這些叛軍乃烏合之眾,又各自為戰,缺乏統一指揮,被各個擊破,每攻打一處,楊再興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打得叛軍四處逃竄。曆經數百次大小戰鬥,各處山寨紛紛陷落。九月,楊再興以平定吉、虔之功,受到詔書褒賞。
紹興六年(1136年)夏天,嶽飛屯駐襄陽,以圖謀恢複中原,派遣第四副將武經郎楊再興到西京長水縣的鄴陽駐守。劉豫的傀儡政權齊,實乃漢奸,其部下郭德、任安中等擁兵五萬,侵略犯鄧州界,楊再興與張憲商議後決定采取假敗誘敵的計策,派人與偽齊軍挑戰,佯退後,偽齊軍率軍追趕,楊再興與張憲設伏兵伏擊,殺死偽齊將領孫都統、統製滿在,斬殺敵兵五百多人,俘虜官兵一百人,其餘的黨羽逃散。
敵對方滿以為自己有五萬軍兵,算是個勁敵,隻一小敗而已,豈能就此收兵。次日,偽齊軍又來了,楊再興不再是小試牛刀,而是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楊再興率部在孫洪澗與偽齊軍展開戰鬥,他左砍右殺,擊敗敵人二千人,收複長水縣,西京險要地區均被楊家軍占據。此戰繳獲糧食二萬石,馬匹一萬匹,糧草數十萬。如此龐大的物資,對征戰的軍隊絕對是一筆大收入。
於是中原地區義軍武裝群起響應,而後楊再興又到蔡州,焚毀偽齊軍糧草,楊再興為自己贏來了晉升的機會,因戰功卓著升為禦前中軍統製。
紹興九年(1139年),金宋達成和議,金國將陝西、河南歸還南宋,但金國統治集團內部卻因此爆發激烈衝突。主和派完顏昌(撻懶)、宗磐、宗雋在鬥倒宗翰一派後也失了勢,完顏昌被貶為燕京行台左丞,在金熙宗完顏亶的支持下,女真貴族中最堅定的主戰派宗弼(金兀術)和宗斡重掌朝政,北方大草原戰爭的陰雲密布。
宗弼晉封都元帥、越國王,仍領行台尚書;宗斡晉封太師,梁宋國王,仍領三省事。很快,完顏昌等主和派被以“與宋交通、倡議割地”的罪名處死。大權在握的宗弼被金熙宗授予全權,“諸州郡軍旅之事,決於帥府;民訟錢穀,行台尚書省治之”。
主戰的完顏宗弼成為唯一的金國軍隊總指揮,好不威風!可攻打南宋究竟有幾成勝算,心裏仍犯嘀咕。降將酈瓊對南宋情況比較了解,就問計於他。
“我欲傾全國之力,南下取宋地,將軍以為如之何?”宗弼問曰。
“江南軍勢怯弱,皆敗亡之餘,又無良帥,何以禦我?”酈瓊不假思索答道。
“臣聞秦檜當國用事,檜,老儒,所謂亡國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顛覆是懼。吾以大軍臨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膽裂,將哀鳴不暇,蓋傷弓之鳥可以虛弦下也。”
“什麼盟墨未幹,什麼口血猶在,都見鬼去吧!我顧不得那麼多了,而今是武力說話的時代。將軍所見,與我略同。趙構被我等打怕了,現在就要往死裏打。”宗弼聞言大喜。
“元帥,若嶽家軍作為主力挺近中原,切不可大意,不能與之硬拚,需相時而動。”酈瓊叮囑道。
“多謝將軍提醒,不過嶽家軍也被朝廷猜忌,出來必受朝廷節製。秦檜已遣人送信過來,想借刀殺人,要打殘、打痛嶽飛之後,伺機派刺客刺死嶽飛。”
“不可,嶽飛一死,趙構必然舉全國之力反擊,到時我軍會有去無回的。”
“可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江南,似乎就在眼前。我大金國鐵騎剽悍無比,踏平江南指日可待!”金兀術狂笑著走了……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完顏宗弼做好了充分準備,認為南宋軍隊不堪一擊,
悍然撕毀和約,欲一舉消滅南宋,占據江南。
金兀術利用手中的權力,隨動員金國兵力20萬,四路興兵、敗盟南下,聶黎孛堇出山東,撒離喝侵陝西,李成攻西京,宗弼自己從黎陽(今河南浚縣)出發,率領孔彥舟、酈瓊等將及精兵10萬直趨汴京,旬日之間,盡複河南故地,進軍拱亳。
金軍的這次大舉南侵,對於一向極力宣揚金人“信義甚著”的宋高宗、秦檜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捧。
宋高宗無奈,也隻好以“夷狄之人,不知信義”的話來為自己打圓場。同時宋高宗還發表文告,陳述金兀術的罪狀,並擬定賞格,聲言“有能生擒兀術者,封為節度使,另賜銀帛五萬匹兩,田千頃,第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