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京師來的欽差大臣滿心歡喜的回去稟告了明英宗,朝廷對楊洪的所謂謀反一事予以澄清,更加信任楊洪了。隻要是有人上奏彈劾楊洪,英宗皇帝一概將奏折壓著,而後一把火燒了。
楊洪有驚無險的躲過了大難,馬營城內廟宇、殿堂裏麵的聖像看護也隨之鬆懈下來,山上的野狗、城中的獵狗聞到了香氣四溢的蕎麵味,成群結隊的闖入廟內,對著聖像就是一通瘋狂的亂咬、亂啃。
聖像的眼睛、鼻子、手腳、頭、身子被野狗們啃得麵目全非,能夠吃下的都吃掉了,野狗們飽餐了好些日子。吃不下的聖像剩餘部分也是犬牙交錯,傷痕累累。城內的軍民見狀,奔走相告:馬營的佛爺——狗吃了!這個歇後語傳到楊洪那裏,他隻是微微一笑,道:“吃就吃了唄。野狗啃掉了黴運,好運自然來到!”
楊洪父子擊敗了兀良哈軍隊,並俘獲其部長朵栗帖木兒,其殘餘勢力不甘心失敗,伺機報複。自從楊洪取代李謙之後,尋找戰機,率兵在西涼亭擊敗朵栗帖木兒的殘兵,徹底肅清了這一支兀良哈的勢力。明英宗聞訊大喜,乃賜詔嘉獎。
明英宗同時又下詔,對宣府大總兵官譚廣等說:“這就是以前騷擾延綏,為指揮王禎所敗者,他們離你軍很近,你們卻不能將其消滅,與楊洪相比,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譚廣等人不以為然,竟然私下說:“不過是楊洪運氣好罷了,他是沒有遇到更厲害的對手而已。”對楊洪的戰功不屑一顧。
正統三年(1438)春天,漠北的兀良哈三衛依附瓦剌部落,頻頻興師,屢犯明朝遼東、大同(今屬山西)、延安(今屬陝西),匆匆而來,大肆打劫了牛羊、財物之後又匆匆而去。來去迅速的兀良哈部落嚐到了甜頭,又有瓦剌的撐腰,更加有肆無恐,他們決定要到楊洪的地盤來大撈一把,也陵台帶著他的嘍嘍們朝伯顏山方向而來。
這一消息很快被楊俊的斥候偵察得知,楊洪隨即點了一萬精騎,全速向伯顏山前進,設下埋伏,等著也陵台往口袋裏麵鑽。大約20分鍾以後,也陵台出現在山穀底,後麵跟著清一色的騎兵,大呼小叫的道:“明軍就是豆腐渣做的,一捏就碎了!”蒙軍一個個哈哈大笑。
楊俊、楊倫作為佯攻,帶了500人馬在山口最狹窄的地段出現了,也陵台見明軍才這麼點人,立即下令迎戰楊俊。一陣廝殺之後,楊俊假裝不敵,帶著人馬拚命的逃跑。
也陵台不知是計,洋洋得意道:“小的們,今天給我狠狠的打,全殲了這一股明軍,本王重重有賞!”兀良哈人隨即拚命追擊楊俊,超過5000人的蒙軍部隊也跟著湧了進來。哪知楊俊他們跑得很快,轉了一個彎一溜煙就不見了。
也陵台頓時氣得暴跳如雷,大罵道:“今天老子非要把他們揪出來,開膛剖肚,挖了他們的心不可!給我上山搜——”
“搜”字還沒有說完,“呼呼——”峽穀兩邊明軍的火藥箭狂風暴雨的射向兀良哈騎兵,不少蒙軍被射成了米篩子,墜落馬下。火蒺藜滾落下來,發出劇烈的爆炸聲,峽穀底部火光衝天,大量戰馬受驚,來回衝撞,敵人相互踐踏,亂做一團。後麵還沒有完成進入山穀的一隊蒙軍知道中了埋伏,連忙退出了山穀。
楊俊、楊倫看到黑煙不斷升起,立馬就知道敵人已經進入了埋伏預定地點,又折了回來,朝也陵台的方向殺來。兄弟二人帶的這些騎兵都是精銳,是楊洪的親兵隊,打起仗來他們從來不怕敵人有凶悍,越強大越刺激。一個個揮舞著刀槍,衝進了驚慌失措的敵群,殺的真過癮!
也陵台看見楊俊又出來了,一聲哨呼,兀良哈騎兵湧向楊俊的500人馬,他打算圍攻楊俊了。楊洪見勢不妙,罵道:“這小子,也太性急了!”下令停止射擊,率部從山上飛速俯衝來。
年近六旬的楊洪依然雄風不減當年,挺著楊家槍一槍一個,正殺的痛快,戰馬踩到了一塊石頭,一躍而起,將楊洪掀翻在地。楊洪恰好左腳落在石頭上,崴了一下,顧不得那麼多了,他強忍著劇痛,一個飛身跳上了戰馬,繼續廝殺,越戰越勇,蒙軍怎麼抵抗得住?
其他將士被楊洪的英雄氣概深深感染了,士氣大增,合力殺退了圍攻楊俊的蒙軍,於是楊俊得救。戰至一個時辰,全殲了進入包圍圈的敵軍,也陵台等四人像蔫了的茄子,隻好乖乖束手就擒。
諸將士清點俘虜,突然探馬來報:“將軍,還有一支敵軍逃跑了!”
楊洪寶劍一揮:“給我追——”
楊俊道:“得令。”於是楊俊作為先鋒,急速出了峽穀,循著敵人的馬蹄印追去。明軍一直追擊至寶昌州,經過一番激戰,擒獲阿台答刺花等頭目五人。天色已晚,失去首領的賊寇無心再戰,大敗而逃。
楊俊請求帶兵繼續追殺,楊洪駁回了他的請求:“我們已經大獲全勝,況且快進入兀良哈腹地了,適可而止。”遂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