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白文選率兵進入緬甸,一連派了兩次使者均被殺害,異常憤怒。
緬甸的地方官員天真的認為,南明皇帝進入阿瓦城避難,吳三桂擊垮了十數萬明軍,因而明朝的軍隊剩下的不過是一些散兵遊勇而已,根本不具備和緬甸軍隊對抗的實力了,不堪一擊,決定趁火打劫一番。
貪心的緬甸官員看到白文選的軍中有不少精良馬匹,垂涎三尺,就派出200騎兵貿然闖入明軍營中搶奪戰馬,還叫囂著要火燒營地,趕走明軍。
白文選乃鞏昌王,身經百戰,刀口舔血的日子習以為常,大為震怒,下令整頓兵馬,立即組織將士們反擊。
一陣廝殺後,緬方搶馬的士卒抵不過,被明軍追趕到河邊,沒有了退路,隻好往河水中退卻,這些緬甸軍不習水性,一個個“撲通、撲通”掉在河裏,河水很深,大多溺水而死。
緬甸官員大驚,迅速集結了緬軍的主力部隊十萬人,在江對岸列陣,迎戰明軍,企圖一口吃掉對方。
有部將問白文選:“王爺,敵軍人數是我們十倍以上,且在河對岸,如何出擊?”
白文選笑道:“吳三桂的十萬大軍要不是叛徒告密,就差不多被我軍全殲了。緬軍外強中幹,不足為懼,本王自有辦法過河。”
部將問曰:“如何過河?王爺。”
白文選指了指身後的山林,乃嘿嘿一笑:“滿山滿嶺的竹樹,就地取材,何愁不能渡江。”
部將乃悟:“王爺高明!”
於是白文選吩咐將士揮動刀劍,砍伐了大量的樹木和竹子,編造筏排,不一會數百條竹木排筏就下水了。
緬軍自恃人多勢眾,武器精良,對南明軍隊不屑一顧。看著明軍手忙腳亂的在河中推排筏,緬軍一個個指指點點,都不由得哈哈大笑,沒有乘機發動突然襲擊。明軍第一批人馬到了江中,有緬軍將領看到形勢不同了,建議馬上炮轟排筏,被統帥否決了。
主事大臣變牙簡是一個非常狂妄自大的家夥,自以為通曉軍事,說:“漢人無狀,然亦不多,須俟其盡渡,然後扼而盡殲諸江中可也。”他是在學中國春秋時期的宋襄公,等明軍渡過河水之後再開戰。嗬嗬,如此戰法,白文選想不勝都不行了。
明軍乘坐在木筏上,魚貫而渡,剛渡過一百多騎兵,在河灘落腳了,奇怪的是緬甸軍並沒有發動第一波攻擊。他們還在一門心思欣賞明軍渡河呢,機會難得,戰場就是一秒鍾決定生死的事情。
白文選見緬軍最高統帥變牙簡無動於衷,還在等者第二批、第三批明軍渡江,便在對岸下令軍士吹起號角,嘹亮的號角響起,該是進攻的時候了。
百餘騎一鼓而前,縱橫馳騁,奮力殺敵。距離太近了,緬軍炮火無法射擊,隻好肉搏上陣,與明軍拚戰力和銳氣了。這些緬軍沒有想到這一百多號人戰力強悍,如此勇猛,竟然殺出了上萬人的氣勢,抵敵不住,陣勢大亂,互相踩踏在一起。
明軍借機占領了一大片灘頭,作為後續攻擊的堡壘。對岸的白文選統領主力飛快的陸續渡河,發起了總攻。手起刀落,橫掃千軍,以一敵百,緬軍大敗,紛紛潰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緬甸軍被斬殺了2萬餘人,傷亡慘重,嚇得沒命的逃竄,火炮、火槍等武器也不要了,陣地上盔甲、刀劍散落了一地。五萬緬軍不戰而降,明軍繼續追殺,繳獲了糧草無數、五頭大象、三百多匹戰馬。
緬甸國王莽達這才知道明軍強勁,慌忙收兵入城據守。白文選打算欲攻城,又擔心城內的永曆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
緬甸官員慌慌張張的去了竹城,質問朱由榔:“爾到我家避難,為何殺我地方?”
永曆帝是一個糊塗蟲,此時沒有一個亂世帝王的氣魄,也不問明軍由誰統領、多少人馬、緣何和緬軍開戰,仍然蒙在鼓裏。皇帝做到這個地步,可悲啊!
朱由榔既然不知道白文選率兵前來接駕的詳情,自個不問個子醜寅卯來,也不與沐天波商議,乃自作主張,高姿態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馬,得敕諭自然退去。”
朱由榔隨即派官員齎帶敕令命明將退兵,沐天波道:“聖上,還是我去吧。”
馬吉翔陰陽怪氣的說了一句:“黔國公,你就在城中好好呆著,這事不用你操心了。”
朱由榔最聽馬吉翔的話了,做出一副關心沐天波的樣子:“此等小事,無需黔國公前往。”
就這樣,原本可以回國的機會就讓朱由榔一句話化成了泡影。
莽達深恐永曆使臣同白文選見麵後,各自了解對方情形和緬甸態度,派兵圍住竹城,不讓官員出城送達敕文,而自行派人將敕文送到了白白文選的營地。
白文選是一個武將,腦瓜子沒有楊喬然靈活,乃叩頭接受敕文,當天就下令退兵,第一次入緬解救朱由榔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