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之上,山脈連綿。
重巒疊嶂間,隱隱可見峰頂中的殿宇、樓閣、石階、飛簷,宛若一幅展開的仙境畫卷。
這裏是不周山。
人間的至高峰。
——
九州四海之內流傳著一句話,人世間必須敬畏與仰望的事物有三。
一,星空。
二,雲海。
三,不周山。
星空必須敬畏與仰望的原因在於上古時代弱的人族依靠辨別星象不斷遷徙一路向暖,這才得以薪火相傳延續血脈。
雲海必須敬畏與仰望的原因在於近古時代人族通過流雲走向學會了讓體內不知從何而來的氣開始運轉,於是有了修行,人族開始強大。
而不周山之所以必須被敬畏和仰望的原因則簡單很多——這座山鎮守了九州四海三千年。
……
……
玄曆二六七年正月首陽,元節,九州四海之內舉國歡慶,家家戶戶的人們都將象征著不周山的旗幟掛在了自家房簷的最高處,由此可見這座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皇宮也不例外,東禹皇城之中一麵用了紅色綢緞鑲嵌著金邊的不周山旗幟冉冉升起,迎風作響。
不遠處的禦書房門外,有對父子坐在台階上,都身著黃袍,頭戴王冠,身份顯而易見。
還不足六尺高的少年此時緊鎖眉頭,看著那麵山與劍繪製而成的旗幟圖案似乎頗為不滿,並了一句:“父皇,我始終不理解,為什麼要在元節這麼重要的日子升起不周山的旗幟,這是我們的國家,不是他們的國家!”
被稱作父皇的中年人微微一笑,答非所問的回了一句:“今晚的巡劍禮你帶著文武百官參加。”
少年一字一頓道:“這是恥辱。”
中年人再笑,風輕雲淡道:“人間十二國,在這一都要掛起不周山的旗幟,都要老老實實的等著不周山的巡劍禮,又不隻是我們一家。”
“父皇……”
中年人打斷,眯著眼睛了一聲:“你聽。”並指向了不周山的方向。
話音剛落,遠方傳來了一聲鳳鳴,雖入耳已是微響,但可想見在千裏之外這聲音必然聲震九霄。
三息之後,中年人站了起來,撣了撣華貴黃袍屁股後的灰:“你知道鳳鳴之聲在不周山意味著什麼嗎?”
少年搖頭,他自幼就在皇城長大,雖偶聞遠方龍吟鳳鳴,卻也從未深想,一時間也想不通,隻好將目光定格在了父皇的臉上。
中年人將手掌放在了少年的九旒冕上,輕聲道:“你要記住,鳳凰這種神聖的生命在不周山是被當做大公雞養的,唯一的作用隻是打鳴報時。”
“所以,你剛剛聽到的鳳鳴,隻是代表辰時已到,你的早課結束了。”
話畢,東禹國的帝王轉身離開,留下了一時間沒回過神來的太子,看著晨光乍破了遠山的輪廓。
……
……
遙遠的北方,有一座偏僻的村莊。
村莊叫做靈隱縣,靠打獵為生,平日裏生活在這裏的人已經不多,但在元節這到來之前,鄉親們都不辭萬裏的回到了老家,所以今格外熱鬧。
為了慶祝節日,除了要準備晚上出席巡劍禮的盛裝,村裏的鄉紳還請了個城裏的書班,晨時剛過,家家戶戶的人們就迫不及待的拎著板凳來到了臨時搭建的書台前。
缺了腿兒的老舊木桌被石磚墊起,幾個媳婦生起火弄起了大碗茶,獵戶們送來了嚼勁兒十足的肉幹,孩們則嘰嘰喳喳吵的人一個腦袋兩個大。
但當書先生來到案台前的一刹那,台下瞬間變得落針可聞。
這是因為今要講的故事,必然是不周山的故事。
醒木拍桌,身著大褂的書郭姓先生起範兒道:“風起雨落不知時,不周之山屹萬年!”
所有人聚精會神,屏息以待。
“話三千年前,妖潮已退,人間十二國支離破碎,未待我人族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外火石卻又來襲。”
“這外火石挾火之神威,所過之處大地一片瘡痍,房屋坍塌,農田被毀,牲畜滅絕,一石便可毀一城!比之妖族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村中許多老人聞言連連點頭,近二十年來外飛石已經少之又少,但時間在往前推,他們都真真切切的見過那地獄般的景象,有些人還是早年逃難來到了靈隱縣落地生根。
“不周山尊不忍生靈塗炭,決定一人一劍與一戰,我們今要講的故事便從這裏開始,從三千年前那道最耀眼的劍光起!”
聽到這裏,村民們都紛紛站了起來用力的拍起了巴掌,似要掀翻不久之前剛剛搭建起的遮陽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