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不周山(2 / 3)

對於這一幕書先生見怪不怪,本來這句話之後也是一個氣口,留給聽客給予反饋,他稍喘了一口氣,正要繼續講下去,卻發現著掌聲越來越大,還沒有停的意思。

於是他又深吸了一口氣,又醞釀了一次情緒,隻是..一息、兩息、三息,這掌聲為什麼還沒停?

甚至書先生還看見了幾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竟已潸然淚下,於是他默然的看了一眼今格外晴朗的空。

他忽然明白了,自己早已爛熟於心的故事,對於這個偏僻村落中的人來不僅僅是故事,而是心中的信仰。

樸實的村民們無法給予守護了他們三千年的不周山什麼,但至少在這裏可以給不周山經久不衰的掌聲。

……

……

空之中沒有陰雲,但卻下雨了。

瓢潑大雨毫無征兆的在中原城肆虐,宛若鼓點一般敲醒了整座城市的人。

當人們醒來推開大門後大雨忽然停了,滿城的彩虹充斥在大街巷之中。

鼓鳴老街石板路上,一名身著長袍,腰背佝僂,鬢發已經花白卻還握著一卷書的老書生來到了朝夕書院的石碑前,站定,凝視,最後是一聲哀歎。

石碑後是青磚比瓦的書院,隻是今是元節,哪裏還有什麼學生,有的隻是石亭內的一名同樣鬢發花白的老侍衛正在溫酒。

歎息之後,老書生就一路來到了石亭中,坐在了老侍衛的對麵,兩人相視一笑,斟滿了酒對飲了一杯。

老侍衛放下酒杯,沒有長籲短歎,隻是笑道:“朝夕書院在九州四海有一萬三千家,每一年這一萬三千家書院會在年終時進行考核,百萬之眾其中隻有一千人能過了這一關進入不周山的初審,然後不周山會最後隻留下一百人成為外門弟子。”

老書生沒懂,因為作為中原城朝夕書院最老的學生,他當然比老侍衛更清楚這些規則,所以老侍衛為什麼要這些?

將一顆花生米扔在口中進行咀嚼,老侍衛仰道:“我來到朝夕書院時你還年輕,這一轉眼就過了三十年。”

“我當然明白你想成為不周山弟子的夢想,事實上九州四海之內誰又不想登上那座滿載榮光的山峰成為其中一員呢?”

“但是,那座山太高了,高不可攀!”

老書生聽到這裏神色凝重的看向了老友,答非所問的道:“你要走了?”

兩人太熟,熟到可以捕捉到言語之外的一切動機,老侍衛點了點頭:“想起來十年沒和你這些話了,是的,我老了,要走了。”

老書生得到了確定的答案後黯然神傷,他明白老侍衛這十年沒這些話是明白自己的執拗,今這些話是作為老友必須要做的忠言逆耳。

於是他將酒杯斟滿,猛的灌了自己一杯,咬牙切齒的一字一頓道:“我和你一起走!”

老侍衛聞言愣住了片刻,然後釋然笑道:“真的?”

顯而易見,老侍衛仍有些不敢相信,因為老書生用了三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執念到底有多執,他似乎這一生都不會放手。

而看著老侍衛的表情,終於選擇放棄的老書生則道:“所以,今是我們最後一次在中原城,在朝夕書院看巡劍禮。”

老侍衛這時終於回過了神,他站了起來:“我去買些硬菜,再買些好酒,今晚不醉不歸!”

老書生沒攔著,看著老友仿佛年輕了十歲般步履輕快的消失了街道的盡頭,他抬起頭看到了中原城上空最漂亮的彩虹,大喊了一聲:“去他媽的不周山!”

……

……

南州自古以來便以豐饒和富庶聞名。

自然而然也誕生了無數門閥與世家。

元節這,南州都城人山人海,聽文軒雅閣中也不消停,來自十二郡的公子姐們齊聚一堂,縱論九州四海,偶爾眉目傳情。

沈姐偏坐一隅,隻是其姿色絕美,家世傲人,即便所處之地有些偏僻,卻仍可引來了無數的公子哥甘當綠葉,將她簇擁其中。

對此她早已見怪不怪,還提了一個話題:“不周山上有七名內門弟子,你們最喜歡誰?”

不周山上的人物在年輕的世家子弟中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有人回答:“自然是大師兄,為人儒雅隨和,聽聞尊隱世之後便是由他掌管不周山。”

當然也有人道:“二師兄,術法通,乃是尊座下的不二接班人。”

“這位兄,二師兄性情還是太過暴烈了一些,相比之下,三師姐的道法自然更讓心神向往。”

“我喜歡老實憨厚的四師兄。”

眾人大笑,皆持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