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老王頭的壞心眼(2 / 2)

特別是在打麥結的時候,費勁。

打麥秸,就是打捆麥子的繩子——用麥秸打的繩子。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都知道,在割麥子的時候,並不是把麥子割下之後就隨意扔在地上,那是要把麥子一捆捆的捆起來。

所以,在下鐮刀之前,第一步就是要先挑選一把,長勢比較高比較粗一點的麥秸。

一鐮刀割下去,然後,拿在手裏,把手裏麥秸分成粗細均勻兩個部分,再把麥秸像擰繩子一樣在兩頭打個死結。

打死結也是有敲門的:就是把長有麥穗的那一頭,順時針方向一擰,再掏過去,打成死結以後,把兩段麥茬用力往兩邊一拉,就成了一條兩米多的“繩索”了。

然後,就用這條“繩索”把麥子一捆捆紮起來,然後再裝上車運出去。

每一次割麥子之前,都要先把這樣的“繩索”鋪在麥地裏,接下來,就把收割的麥子放上去,等差不多了,就捆起來就可以了。

剛從地上割下來的麥茬很有韌性,很結實,但也不能太細,太細還是容易斷掉。

如果太粗的話,捆起來就費勁了。

所以這個是很有竅門的。

王玉瑩沒想到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幾乎是手到擒來,簡直是太熟練了。

別因為“打麥結”是個複雜的活兒,對於農忙收割麥子的時候,這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活而已。

在那個年代裏,很多七八歲的小孩子就要下地幫著幹活的,也就是說,很多七八歲的小娃娃就會幹這種活了。

在還沒有收割機的八十年代裏,收麥子絕對是一項體力活。

一般來說,就像是王玉瑩家裏五畝多地的麥子,如果隻有她和母親和姐姐三個人來收割的話,至少也要收割個五六天的。

這還得起早貪黑。

王玉瑩很清楚記得,在很多年前,那時候她也隻有七八歲的樣子。

有一天,天還沒有亮,她和姐姐荷花就被娘喊起來去下地割麥子。

當時,四周一片灰蒙蒙的,周圍田野裏就全是收割麥子的老百姓了。

因為夜還黑著,看不了太遠。

所有人都是借著朦朧月光在割麥子,所以,就隻能聽到到處都是鐮刀劃過麥秸的聲音“刷刷刷”在黎明前的夜色裏彼此起伏。

因為王玉瑩有夜盲症,從小眼神就不好,有月光的時候,依稀的時候也隻能看到眼前的一片。

於是,羅蘭就一直讓小閨女跟在她麵前割麥子。

娘兩個忙著忙著就不見了荷花,羅蘭嚇得連忙領著小閨女去找大閨女……

結果,就發現又累又困的荷花枕著一捆麥子睡著了。

王玉瑩到現在還記得當時荷花,沉睡的畫麵。

她困得像是一頭小豬,還在月光下,打著呼嚕。

羅蘭見了,心裏又是心疼又是無奈,最終還是喊醒了荷花,“花呀,快起來,再堅持幾天,等收割完了,咱們就能睡個好覺了。”

荷花迷迷糊糊地被喊醒了,手拿著鐮刀迷迷糊糊地繼續幹活,誰料,就在羅蘭帶著小閨女繼續忙著的時候,突然就聽到荷花“啊”一聲淒慘的大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