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虹遲疑了一下,才無奈地從口中給出了答案,“我當然是選擇拚搏一下,也比生不如死,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強。好吧,你說服我了,這是病人最好的選擇,我們做醫生的,隻是提供給病人最好的服務。”
陳群卻對祁虹筆記本電腦畫麵感起了興趣,“這是馮秋雲的腦部CT照片,究竟什麼樣的手術,才能挽救她損傷的腦神經?”
祁虹一談論起病情,立刻沒有了剛才多愁善感的神情,指著電腦畫麵向陳群解說。
“馮秋雲的腦損傷比較特殊,是腦海綿狀血管瘤畸形,導致了她的神經傳導受阻,尤其是腦幹部分受到壓迫,讓她全身癱瘓,形成閉鎖綜合症。現在將這些血管瘤通過手術移除,她有很大概率恢複。”
陳群看了幾眼照片,發現這些畸形血管已經遍布大腦,裏裏外外都有不少,而且這些血管瘤大部分很小,隻有腦幹部分是一個宛如雞蛋的大腫瘤。光是切除那些小腫瘤,再加上修複血管,就要將病人的腦瓜子攪和成一堆漿糊。
就不知道什麼樣的微創介入手術可以做到這一點?
陳群腦海才冒起這個疑問,就立刻想起了係統空間的光鑷,如果用微創介入手術,理論上是可以解決那些小的血管瘤。但那個最大的雞蛋狀腫瘤,則是需要真正的外科手術。
以他估計,就算是世界最頂尖的腦科和血管科專家,利用最先進的設備,無論進行哪一種方式的手術,成功率都不會超過百分之十,甚至不超過百分之一。
難道又出現了什麼黑科技,如納米機器人之類的技術,可以運用到臨床醫學上了?
陳群靜靜地看著祁虹解說情況,也不追問,不發表任何看法。他對腦科技術,幾乎是知道得很少,就索性不多嘴了,聽祁虹繼續說下去。
“如果是換成過去,無法替病人進行手術。但現在有一種新出現的立體定向激光消融技術的改進版本,就可以通過這嶄新的技術,對馮秋雲的海綿狀血管,直接定位到畸形位置,然後進行激光消融。這是一種微創介入手術,甚至不需要切開患者的頭蓋骨。”
陳群嘴巴闔動兩下,才知道這是黃海濤前幾天要求他們學習的新技術,結果遇到中毒事件這檔子破事,直接都忘記了。
立體定向激光消融?這不是一錘子買賣嗎?隻有成功和不成功兩個結果,要是稍微失誤,後果就非常嚴重。
突然間,陳群覺得提議進行這個手術的人,一定是外國過來的專家。與其說是為了救人,還不如是拿著馮秋雲進行人體試驗。
祁虹的第一直覺,沒有半點錯誤。
與其讓外國人來手術失敗,還不如用他的改進版本的黑科技來進行手術,成功率至少還要大了幾十倍上百倍。
至少,他可以在係統空間進行無數次演練,直到手術成功為止。
這是任何人都不具備的,也是他的最大優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