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老實話,陳群也是第一次給那麼小的患者做心髒血管吻合手術。不過因為祁虹的方案,讓一例開胸的心髒搭橋手術高風險手術,變成了一個介入手術。對老百姓來說,隻要不開膛破肚,那就是小手術,危險性不高,當然是十分滿意和配合。
當然,對陳群和作為助手的祁虹來說,可是明白這手術的危險性高於心髒搭橋手術,這完全是考究技術的操作,一般教授、主任醫師根本做不下來。醫院才讓顧博士來在旁邊當指導,用意僅僅是為了符合醫院的程序,萬一出現什麼意外,責任也是在楊小泉那邊擔當的。
陳群當然不會對有外人旁觀有絲毫怨言,反有一絲絲感動,知道是兩位院士出於愛護心裏,給予力所能及的保護措施,自然是做了十足的準備。
穿著厚厚鉛衣的陳群,站在手術台上,沒有感到任何不適,就如同穿著普通衣服般。倒是看著靜靜躺在手術台的小女孩,一臉熟睡的模樣,他忍不住又進入了係統空間,再次進行了一次模擬手術,見完成度已經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七,才完全放下心來。
“顯影劑!注意患者的心電圖和氧和量!”
陳群一邊吩咐,一邊將手中的導絲送入了小女孩的胸腔,以一個奇異的角度,進入了冠狀動脈前支,藥劑從導絲內噴灑而出,將那一段萎縮的冠狀動脈染成了深藍色,出現在了CT圖像上。
一個支架飛快地放在了完好的冠狀動脈前端位置,還不等其他幾個助手看清楚,導絲飛快地朝前遊走出三公分,將另外一個支架放在了另外一側。萎縮的冠狀動脈立刻被崩開膨脹了三分之二的直徑,看起了和兩端的動脈差不多一樣粗細。
這個動作看起了簡簡單單,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讚許的地方。但才一落在觀察室中擔任指導的顧寧眼中,就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兩個支架放置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鍾,這就算是機械手臂都無法做到。但這不是最讓他驚訝的地方,最讓他這個心髒血管領域的佼佼者目瞪口呆的,卻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東西,就是人工血管的張力,剛好將動脈血管撐開,但又沒有撐破。
陳群是如何找到這個平衡點的?如何知道血管的直徑是多少?
仔細一回想,才明白為什麼陳群要采用3D打印的人工動脈血管,而不是使用國外進口的幾種型號。
根本原因就是那些進口的動脈血管都是針對成人的,其中兩個最細的型號,對於三歲小孩也是太粗了。要是一放進去,立刻將血管給撐爆,那必然導致大出血,唯一能做的就是馬上開胸搶救。
所謂細節見功力,顧寧自從本身的技術在陳群的配合下,突破了一直卡著的瓶頸,心態和眼光也是大漲不少。知道這個答案不是陳群運氣好,應該和試驗手術室那邊才裝的那套電腦模擬係統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老師和薑院士對那些儀器過了新鮮勁,越發在意的是裏麵的電腦模擬係統的各種運用。盡管以兩位院士的目光來看,那電腦構建係統還有許多不足,但絕對是一位精通醫學的天才設計的,既能貼心地采用傻瓜式輸入數據,又能模擬出手術中各種失誤造成的各種狀況。
手術失誤出現的各種症狀,才是整個係統最核心的領域,考慮得十分全麵,讓老師歎為觀止,認為光是這套係統,就能將全國手術成功率提高十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