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星空的美麗浩瀚使你陶醉,而明白其中距離的你,是否感到絕望?
宇宙的時空並不是一馬平川的平坦,引力無處不在,時空的彎曲也就無處不在。
曲率航行就是利用時空的彎曲特性,改變時空結構讓時空發生移動,從而帶動時空內的的物體一並移動實現超光速航行。
簡單點,把時空形容成一個湖平麵,時空承載的物體就是湖麵上的一隻小船,曲率航行就是改變小船前方的水麵讓它下降,或者改變後方的水麵讓它升高,這樣形成水麵差會引起水流動然後帶動小船向前移動。
因為物體相對於自己周圍的時空是靜止狀態,移動的是時空本身,所以這就能繞開光速的物理極限,實現超光速航行。
超高溫激光陣列試驗已經過去5年了,5年,陸毅30歲。
自從5年前確定了能量陣列能和時空發生頻率共鳴影響時空結構後,人類對引力時空的研究就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
在一位位引力時空領域的科學家的研究完善下,在一位位數學家利用自己強大數學思維用公式輔助引力時空的科學家解決了一個個問題後,曲率引擎的理論驗證完成,原型機也早在半年前就完成了建設。
但通過實際試驗,距離曲率引擎的商業化應用,人類還需要解決兩道難關。
一是能量,相比較曲率引擎,核聚變反應堆的能量輸出還是太差了。
為了啟動曲率引擎,必須配置大量的超級電容進行儲能然後集中放電,這讓整個能量供應模塊變得十分龐大。
你能想象一個小鎮大小的核聚變反應堆,再配上一個城市大小的能量轉換模塊,就隻為啟動一個曲率引擎是什麼樣的情形嗎?
能量的問題不解決,曲率引擎就永遠無法實際應用。
第二個難關就是曲率差,任何科技都是數據先行,實際應用後麵跟上。
在暗光文明智能戰艦的研究中,人類雖然沒能獲取到完善的曲率引擎和能量引擎的技術,但大概的框架還是推導出來了。
曲率引擎是通過抹平後方時空的曲率,同時對前方的時空進行壓縮,製造出時空前後曲率差來曲率超光速航行。
可現有的曲率航行技術在數據層麵的模擬中,就算采用人類還沒有掌握的物質崩解能量引擎,速度也無法突破1.44倍光速。
1.44倍光速,這一個速度在以前的人類是無法想象的。
可這樣的速度並不能滿足遠距離的星際航行,和超大型引力波天文台探測到外星文明數十倍光速的曲率航行速度相比,那也如同龜速一般。
所以這中間必定有人類還不知道的情況,亦或者說真正的曲率航行不應該是利用曲率差,而是有其他的技術手段。
“到底是什麼?到底要怎樣才能把曲率航行的速度提高到數十倍光速?”
新年剛過天氣就突然降溫,濕冷的北風在窗外呼嘯,陸毅看著屏幕上的數據感覺陷入了僵局。
人類文明對引力時空的研究是走了捷徑的,前有暗光文明智能戰艦的曲率引擎作為參考,後有係統給出的頻率共鳴的突破方向,所以人類才會這麼快掌握曲率引擎技術。
可實際上人類對引力時空的了解還不足以達到完全把曲率航行理解透徹,甚至人類至今都沒能找到引力子,驗證確定引力子的存在,明白引力子的特性和數據。
形象點比喻,人類現在是掌握了使用技巧,卻不知道曲率航行的完整技術原理,這就跟幾年前大家都會用手機,卻不知道手機的製造技術和詳細技術理論一樣。
叮咚!
在陸毅思考的時候,郵件提示聲響了起來,是米國一位研究量子理論,研究強互相作用力的科學家發來的。
【陸教授,您好。
針對目前陷入瓶頸的物質崩解引擎,我這裏有一個試驗設想,不知現有的引力時空科技能否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