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1 / 2)

孫子明成了在上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於盡的三十八個勇士中的第一人!

直到中午十二時許,經過了七個多小時的激戰,韓軍攻上了主陣地,再經過二十多分鍾慘烈無比的白刃肉搏,才占領了陣地。至下午二時,防守的一連僅存二十餘人,被迫退守坑道,537.7高地除一處陣地外,其餘表麵陣地均告失守。

兩個連在激烈的戰鬥中,將戰前儲備的彈藥幾乎全部消耗殆盡,共發射了近四十萬發子彈,投擲手榴彈、手雷近萬枚,由於長時間高強度持續射擊,武器損耗也非常驚人,總共打壞了10挺蘇式轉盤機槍、62支衝鋒槍、90支步槍,占到全部武器的80%以上!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

黃昏時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終於得知在白天戰鬥中失去了一多半的表麵陣地,他立即命令一三五團連夜組織反擊,奪回陣地。並讓二線的一三四團團長即刻趕到師部,熟悉情況,準備參戰。

美韓軍占領陣地後,因為戰鬥激烈異常,官兵均都疲憊不堪,也沒時間構築工事,隻是簡單地築起了一些臨時野戰火力點。誌願軍的反擊部隊共四個連,太陽落山後就準備完畢,進入攻擊出發位置,十九時在沒有任何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原計劃采取偷襲,但被美軍發覺,隨即改為強攻,美韓軍立足未穩,頂不住誌願軍生力軍的衝擊,經二個多小時的鏖戰,反擊部隊就將白天失去的陣地全數收複。在這場夜間反擊中,又有兩個都是排長的孫占元和粟振林,身負重傷後,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當晚十時,四十五師召開了緊急作戰會議,根據白天一天的戰鬥,會上決定:報請軍部批準,暫停對原定攻擊方向的反擊,將為反擊而儲備的所有彈藥、補給、器材,全部轉用於上甘嶺方向;同時為避免上甘嶺兩高地因部隊建製過多而引起指揮上的混亂,由一三五團團長張信元指揮597.9高地作戰,由一三三團團長孫家貴指揮537.7高地作戰,一三四團和一三五團組成五聖山聯合指揮所,指揮部前移,師部前移。

師部的部署被後來的戰役演變證明是無比明智的,但是誌司和軍部卻有他們的考慮。

當第二日,也就是15日除上甘嶺仍在繼續激戰外,其餘地區美軍的進攻被擊退後都逐漸平息了。久經戰陣的秦基偉軍長就從這個跡象中察覺到了蛛絲馬跡:平康穀地地勢平坦,便於美軍發揮其機械化優勢大舉突擊,但其攻擊部隊側翼會暴露在誌願軍十五軍和十二軍的火力威脅下。而在五聖山地區,由於597.9和537.7高地是整個戰線的突出部,沒有側翼遭受攻擊的後顧之憂,距美軍占領的雞雄山又很近,能夠得到直接支援,其後方的金化地區交通發達,物資和人員的機動都極為便利。所以敵人很可能主攻方向就在這裏。

敵人一旦攻下五聖山,則我軍的西方山就失去了屏障,自然唾手可得,加之五聖山地勢險要,誌願軍根本不會想到美軍會從這發裏起進攻,可以收到出其不意之效。西方山一帶部署著誌願軍的精銳之師,五聖山一線卻是相對較弱的部隊,正可以避實擊虛。

盡管秦基偉已經敏銳地判斷出了美軍的主攻方向,但是此次戰役一直打到最後,哪怕五聖山一線全線告急,秦軍長也被有動用防守平康穀地的一兵一卒。

在回國後的這些天裏,楊排長一直就這件事想不明白,他自己的命運和無數人的命運也許都因為這一點而被改變了……

看到楊排長停頓下來,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卞寶榮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從他對這場戰役演變到這一步來看,誰都有道理:基層指揮員出於直覺和敏感,第一反應是加強兩個高地的防禦,這是長期戰爭環境造成的戰場直覺;師部根據一天的作戰,果斷在兩個高地增派人手,加大物資投放,這是戰術素養所致;而軍部顯然站在更高一級考慮,軍長很有可能認為兵不厭詐,你敵人在兩個高地大造聲勢,我一旦調動平康穀地的部隊,你敵人就會利用機動能力強的特點,迅速撤出在五聖山的部隊,再去搶占平康穀地,到那時,我誌願軍就要手忙腳亂,勝負也就難料了。

所以,戰場上真沒有誰一定對、誰一定錯的說法,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當然,料敵於先也是有的,那要看指揮員的精準判斷和巨大勇氣,當然還要有一些運氣!

當年,皖南事變的時候,項英之所以帶著新四軍軍部九千人逡巡不進,最後被國民黨反動派抓住借口予以圍剿,不就是項英當初認為自己轉戰的方向未來必定是日軍攻占的方向,與其到那時被日本人占領淪為敵占區,不如我先進入開展工作,也就是早了一步,結果授以本就想挑事的國民黨部隊口實,這就是料敵於先,但是時機把握不當的一個慘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