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1 / 2)

還有一個問題,聽了之後讓曹常傑作為一個中國人心裏特別沉重。

在關於援朝武器的費用問題上,斯大林不和朝鮮簽合同,而是與中國簽合同。表麵看,仿佛名正言順,還很尊重中國,但是實際上是害怕未來朝鮮壓根就還不起這筆款子。

跟中國簽,一則可以拿中國一把,你不還錢,就得在其它問題上讓步吧。再則,也不排除未來哪天你得還錢。

雖然事情還沒有到那一步,但聽了樸將軍有理有據的分析,曹常傑也有些坐不住的感覺了。

千千萬萬的戰友們,你們可曾知道,這場戰爭背後竟然還有他娘的這麼多的名堂,你們在跟素不相識的白種人甚至還有黑種人浴血廝殺的時候,你們可曾知道會有那麼一天,有人要你們為打壞的武器、用過的武器和打出的子彈和呼叫來的炮火付賬嗎?你們又可曾知道,到最後是我們的國家作為最大的欠債人來還上了這筆巨款嗎?

老人的質問讓三批戰友目瞪口呆,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簡直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此時有人喊了起來,當年不是和蘇聯關係很好嘛!怎麼搞到了這一步呢?

是呀,有人叫到,蘇聯老大哥嘛!那關係可不一般呀!

老人嗬嗬一笑,是呀,和老大哥是不一般,隻是說來話長,一言難盡!

抗美援朝時,中國急需大量武器裝備,蘇聯同意提供,卻以援朝要“共同負擔”為名,要求中蘇兩國按成本價各出一半的錢。當時中國因財政困難無力馬上付款,1950年11月周恩來同蘇聯紮哈羅夫總顧問議定,從中國入朝作戰起,蘇聯以半價提供的武器算作蘇聯對華貸款。

戰爭期間,蘇聯共向中國共提供了64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的裝備,除斯大林為彌補兩國關係中的不愉快給予少量無償武器援助外,大部分裝備都是以半價提供,就此中國欠下蘇聯軍火債30億元人民幣,在當時折合13億美元。1955年蘇軍從旅順撤退時,又移交了折價9.8億元人民幣的裝備。加在一起,這就構成了第一筆欠債。

其次,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156項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不過提供的技術都是免費的。

第三,1958年國家發動了“大躍進”後,因國內副食品供應緊張和收購困難,不能按貿易合同對蘇聯交貨,在1959、1960年兩年間又欠下25億盧布的商貿債。

有人算不過來了,急得直嚷嚷,這到底是多少錢呀?

老人也不是搞經濟的,自己也不大會算,隻管拿現成的說事。有人統計過,自1950年以來我國向蘇聯所欠的外債和應付利息,折合人民幣計算總共為57.43億元人民幣。

不談這些了,談這些心裏就堵得慌,老人欲轉移話題。

不少戰友讚成,也有戰友想聽下去,一時紛爭四起,莫衷一是。

看老人又不言語了,爭論的戰友們竟然再次達成了一致,一齊逼老人開講,說再不講,進了棺材可就遲了,到時候沒人聽不說,還要一把火燒得精光,可比不上從前那會了。

老人不知道烈焰焚身是什麼感覺,但是似乎有些恐懼,情緒也有些低落,再次開口的時候,聲音已經明顯低沉了許多,讓人聽著有些吃力。

60年代初,中蘇關係惡化和出現饑荒後,國內曾以幹部宣講和群眾口傳方式出現了“中國為抗美援朝欠債,逼債造成挨餓”之說,並在多年間被一些文藝作品和非當事者的文章引用,中學曆史課堂裏也長期這麼講,就是自己的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也這麼信以為真。

不過,如果翻閱一下中國政府的公開文件和中蘇“論戰”時的文章,裏麵從未說過“逼債”一事。而且,在我們三年困難時蘇方還主動提出中方可推遲還債。

不知道是聲音低沉還是此段隱秘,反正戰友們都豎起了耳朵,連呼吸和咳嗽聲都沒有了,靜悄悄的,而且也沒有人追問那個女娃的下落了。

老人搖搖頭,還是祖國的利益最讓這些老戰友牽掛呀,他們呀,確實是最關心祖國的一批人,可惜就是走得太早了,否則何至於讓後世那些投機分子有機可乘呢?

他們往那一站,就是一堵堅不可摧的牆呀!他們一開口,可就是義正辭嚴呀!隨便哪個人,眼裏都揉不得沙子,大不了再舍一次命,也要和造反派論個是非曲直!

有這些老戰友在,後來的造反派算老幾呀,麵對這些能征慣戰的老戰友,造反派隻有一個下場——作鳥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