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四年,十二月初。琅琊郡迎來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雪。雪勢很很大,幾乎都快要過膝了。氣溫也隨之降得非常快。作為顓臾一縣統治者的劉夜為此操碎了心。
在古代,尤其是宋末元初之前,在那個時候,棉花雖有已經傳入神州,但隻是作為觀賞性植物以及作為藥材。棉衣什麼的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窮苦的庶民們普遍缺乏禦寒的衣物。一旦到了冬天,尤其是現在這種天氣異常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凍死人的。
雖然劉夜早就已經下令讓其治下的各級官員做好抗寒的準備,但效果並不是太好。這倒不是劉夜手下的官吏不夠賣力,為了督促官吏,劉夜甚至派出了仲裁者。在仲裁者的督促下,官吏已經很盡力了,但依然沒有什麼太好的效果。其實最根本原因還是西鄉太窮了。
雖然劉夜的到來為西鄉帶來許多的改進。但仍然改變不了西鄉土地貧瘠的事實。土地貧瘠,哪怕再怎麼精心耕種,收成也高不到哪裏去。靠土地維持生計的大部分西鄉庶民自然也不會富裕。這些貧窮的庶民嚴重缺乏禦寒的工具與衣物。在他們當中的,老弱是很難熬過這個嚴酷的冬天的。當然啦!如果他們能熬過來,明年的日子將會好上不少。畢竟劉夜已經奪取了顓臾最富饒的地段。到時候肯定會遷民過去的。不過他們首先要在這個嚴寒的冬天存活下來。
治下的人口是決定一個勢力強弱的最根本要素。冬季是四個季度中人口減少最快的一個季節。尤其是現在這種天氣異常嚴寒的冬季,如果采取的措施不當,人口絕對會蹭蹭地往下降。為了減少治下人口的損失,劉夜忙得焦頭爛額。就連自己的兩個小嬌妻都被丟到了一邊。可劉夜不知道的是再過一段時間,他將會更加的忙碌。
在離東營二十裏左右的某地,一支約百餘人的趙人(即漢人)小隊伍駐紮在這裏。當然啦!這支趙人不是軍隊,而是普通的庶民。準確的來說是準備投奔劉夜的趙人庶民。
在劉夜擊敗諸部聯軍後,其名望在琅琊郡中瘋狂地大漲。尤其是在趙人的心中,此時的劉夜已經成了他們心中的大英雄,大豪傑。是趙人們崇拜的對象。而顓臾也成了趙人們心中最理想的居住地。在顓臾附近數縣的趙人也紛紛開始行動,準備前來投奔劉夜。
劉夜雖然也預估到會有不少趙人前來投奔。但他還是低估了自己的這些同胞。準確的來說是低估了這些同胞內心瘋狂的程度。本來劉夜估計第一批前來投靠他的趙人,怎麼也得到明年春天,積雪消融後才會到達。但他沒想自己的這些同胞會如此的喪心病狂,大冬天的就直接拖家帶口地前來投奔。要知道現在可是嚴寒的冬天。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十幾度。西鄉的庶民們躲在屋子,每天都會凍死不少人,更何況這些在野外的趙人。他們完全是在拿生命來趕路。
現在已到午時了,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間段。按理說這支小隊伍應該抓緊時間趕路才對。但這支小隊伍卻駐紮在了這裏。除了雪太大,不好出行的緣故外,還有就是因為他們迷路了。
在這種鬼天氣,迷路是一件非常常見但同時也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如果走錯了方向,那可就糟了。尤其是如果誤入了胡人的領地,那絕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貪婪的胡人可不會放棄到嘴的美食。
不過好在這支趙人小隊的首領比較機智,他並沒有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帶著隊伍四處亂走。而是選擇了駐紮在原地,同時派遣有經驗的獵戶四處尋找前往西鄉的道路。不得不說這支隊伍首領決定是正確的。但由於雪下得實在是太大了,不但行動不便,而且很容易迷路。被首領派出去的獵戶們不敢離營地太遠。所以這幾天來,獵戶們探索的成果實際上非常有限。事實上,這支小隊伍已經被困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