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劉粲紙上談兵馬郭誦破營陷重圍
劉聰派劉粲當主將,目的就是立些戰功,為將來接班做準備,但劉粲沒有帶兵經驗,劉聰並非不擔心,好在他不會像劉暢那樣輕視敵人,畢竟李矩等人已打出威風,小視不得。
出征之前,劉聰派人到趙固軍中活動,威逼利誘了一些兵將作內應,散布消極言論瓦解士氣,因此趙固才會在孟津和小平津不堪一擊,要不是趙固見勢不妙跑得快,恐怕項上人頭都已經送到平陽了。
趙固的快速逃亡出人意料,李矩率軍進據虎牢關更是劉粲等人沒想到的,原計劃迅速擊敗趙固,再乘勝直逼滎陽,現在形勢已變,需要調整策略了。
此次出征號稱十萬大軍,實際不過七萬多人,但兵力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劉雅的意思是大軍迅速過河,分兵監視李矩等人,集中兵力進攻防守薄弱的伊闕、大穀、轘轅三關,以及南麵的廣成關。之後關門打狗,利用兵力優勢回師依次擊破趙固和李矩。
劉雅的想法十分穩妥,充分利用兵力優勢,先除羽翼再擊要害,一直牢牢把握著主動權。留給李矩等人周旋的餘地不多,無非是趁著合圍之前,撤回滎陽固守。那時劉雅再領兵犯滎陽,李矩等人同樣沾不到便宜。
劉粲年紀輕輕初次領兵,立功心切的他自然會提出不同意見,聽完劉雅的想法後,便搖頭晃腦地說道,“兵法雲:‘強固示之以弱’,如今我強敵弱,一味威逼隻會令其固守不出,如此則曠日持久消耗靡費,非上策也。”
劉粲說完,劉勳順著話茬問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不知有何高見?”
劉粲等的就是這句話,趕緊說道,“我們可以分派一支大軍占領洛陽,同時向李矩等人示弱,誘引他們來攻,兩軍纏鬥之際再派一支偏軍突襲滎陽,如此則李矩顧此失彼,不出一旬就能將他們盡數殲滅。”
劉粲的計略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是太籠統了,劉勳應和著點頭稱妙,劉雅卻問了幾個細節問題,比如怎樣向李矩示弱,假如李矩不上鉤又該如何等等,劉勳幫著劉粲完善了細節,才使整個計劃豐滿起來。
最後決定由劉雅率領三萬兵馬屯守洛陽周邊,同時隱藏渡船數量,造成運力不足的假象,以鞏縣為誘餌引李矩來攻,然後劉勳率領一支騎兵直奔下遊,渡河襲擾滎陽,擾亂李矩後方;假如李矩不上鉤,再按劉雅先前的計策來,大軍渡河主動進攻。
戰事一起瞬息萬變,形勢的發展很快超出了想象,郭默進占鞏縣,郭誦夜襲孟津,就連原本半死不活的趙固也精神起來,進駐洛水南岸的延壽城,截住了攻擊伊闕等關口的道路。
劉粲本來還擔心李矩畏縮不前,完全沒想到郭誦竟有膽量夜襲孟津。劉雅也吃了一驚,意識到當麵之敵非等閑之輩,立刻修書一封,提醒劉粲多加提防。看過書信,劉粲隻是淡淡一笑,看著地圖麵露得意之色:孟津的失守並未引起劉粲的恐慌,隻是激起了他過招的興趣。
“李矩果非常人,郭誦真乃悍將,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不亦樂乎?”劉粲笑著對劉勳說道,劉勳隻是笑笑。
“這樣也好,敵軍誤以為我們無能為力,就會集中精力與劉雅纏鬥,正落入我的圈套,到時我大軍齊發,李矩隻能徒呼奈何了,哈哈哈!”劉粲仿佛看到了李矩等人被俘,跪地求饒的場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於是劉粲傳下軍令,讓劉雅佯攻示弱,吸引李矩主力前來。
劉勳忍不住問道,“太子殿下,如今河洛之間的敵軍足有萬人,已經算是主力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趁此機會,派騎兵襲擾滎陽了?”
劉粲正在興頭上,聽什麼都順耳,故作深沉的考慮了一番,便答應下來。命劉勳傍晚出發,借著夜色沿河而下,爭取明日中午到達滎陽對岸,渡河發動攻擊。
想到自己一走劉粲就得獨自掌兵,劉勳突然感覺心中不安,不禁囑咐道,“太子殿下,敵人不可輕視,郭誦由其擅長夜戰,切莫大意呀!”
劉粲一聽不高興了,“敵軍行動皆在我預料之內,你何需多慮?我號稱十萬大軍,郭誦豈敢前來送死?你隻需按我吩咐行事,此戰必勝。”
劉勳還想說些什麼,可想想大營修的堅固,兵馬又多又精,自己應該是多慮了,於是低頭稱是,轉身離開準備出征去了。
李矩坐鎮虎牢關,看著前線傳回的軍報,不禁疑慮起來。李矩實在想不通,劉粲的大軍為什麼沒帶夠船,明知要渡河作戰,不帶夠船來做什麼?李矩越想越蹊蹺,劉粲手中還有幾萬大軍,為何一點動靜都沒有?難道孟津北岸隻是一座空營,那劉粲的主力又會在何處?
李矩不安的走近地圖,設想了許多可能,又都一一否掉,劉粲手下那麼多兵馬,怎麼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就轉移了呢?李矩凝思了一會,意識到當務之急是探清河北大營的虛實,於是傳令給郭誦,叫他派人前去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