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回 孟津北岸激戰烈 冒牌鮮卑懾匈奴(1 / 3)

第十八回孟津北岸激戰烈冒牌鮮卑懾匈奴

李矩得到郭誦夜襲劉粲大營的消息時已是中午,是耿稚的殘部帶來的,他們逃走時很慌張,帶回來的情報也殘缺不全,隻知道郭誦攻破了敵軍大營,至於大營是否又被敵軍奪回,以及郭誦是生是死,就一概不知了。

經此一戰可以確定敵軍主力並未轉移,但李矩現在沒心思考慮這些,郭誦是他手下最得力的戰將,還是他的外甥,深得廣大將士敬重,郭誦還救過郭默,與趙固等人關係也很好,因此郭誦是接替李矩位置的不二人選,如今郭誦生死未卜,李矩怎能心安!

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晨,李矩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帶著郭誦的信使回來了,兩撥人是在半路上碰到的,李矩急忙喚入帳內問詢。

從信使口中,李矩得知了那場夜襲的全貌,也得知了郭誦當前的處境。郭誦已經被敵人團團圍困,根本無力突圍,現在正修整主營,收縮防守範圍,把用不到的營帳一把火燒了。好在劉粲大營修的堅固,營中留下的軍備物資十分充足,也不缺糧草,堅守一段時間沒有問題。

營救郭誦的事很快被提上日程,李矩找來眾將商量對策,討論的氛圍很熱烈,卻多是強調困難的。

首先排除的就是正麵強攻,如果調走郭默或者趙固的兵力,留給劉雅的空間就太大了,後患無窮。而僅憑虎牢關附近的一萬多人,又抽不出足夠兵力與劉粲正麵交鋒,因此正麵強攻行不通。

其次排除的就是剿滅劉雅,李矩等人的兵力加起來與劉雅相差不多,正麵進攻並非沒有勝算。剿滅劉雅也就救出了郭誦,但劉雅久經戰陣不好對付,想迅速取勝難於登天。糾纏在一起難解難分之際,一旦劉勳突然率兵包抄,後果不堪設想。雖然郭誦有可能利用混亂之機逃出重圍,但冒著全軍覆沒的風險去救郭誦是沒道理的,因此這個辦法也否了。

有人又提出等周訪援軍到了再展開救援,且不說郭誦能否堅守到援軍趕來,就算援軍及時趕到,想要擊破當麵之敵也並非易事。而且敵軍肯定會以攻破郭誦為緊要,到時候還是凶多吉少。還有人建議讓郭誦放棄部下偷偷逃走,受到了其他人的嘲諷,形勢還未到那一步,先別說郭誦自己答不答應,就這麼跑了,以後還怎麼領兵?

唯一有些可行性的方案就是走水路,劉粲丟了大營,現在船隻真的不足了,沒有能力封鎖河道。水路是接近郭誦的最安全通道,派出接應部隊,郭誦再不顧一切殺到河邊就能安全撤回。

但從虎牢關到孟津是逆流而上,船走不快,敵人反應時間比較充足,勝負尚在兩可之間,因此李矩十分猶豫,隻是下令修整戰船作準備,並未急急出兵救援。

劉粲原本想把戰敗的事情壓下來,不讓父親知道,但劉粲的部下都是劉聰的人,如何瞞得住?劉聰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勃然大怒。

劉聰已年過半百,登基以來驕奢淫逸,身體近來很不好,當初急著除掉自己弟弟劉乂,就是為了趁還健在,讓兒子劉粲早掌大權,做好接班準備。這次出征用盡了所有的機動兵力,就是想為劉粲貼金,可誰知劉粲竟如此不爭氣,氣的劉聰手腳發麻。

看過奏報後,劉聰注意到郭誦被圍的消息,於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將郭誦的人頭送到平陽,同時派出太尉範隆率兵前去監軍,實際上是架空了劉粲,同時運去一些糧草。

劉粲部下剛遭大敗,甲杖不齊軍心渙散,這些天劉勳一直忙著整編部曲,補充軍資,並沒有急著進攻郭誦。範隆到達後,帶來了劉聰的死命令,這些天劉粲部得到了劉雅方麵的支援,又從臨近郡縣搜刮了些物資,也基本做好了準備,於是立刻組織人馬發動攻擊。

這些天郭誦也沒閑著,帶領人馬修築防禦設施,挖好水井,收縮防禦範圍,好在劉粲留下的軍資充足,糧食多的成袋堆起來當牆使。

攻擊的任務落在劉勳肩上,雖然缺少大型攻城器械,但畢竟人數差的懸殊,一開始就仗著人多勢眾強攻起來。劉勳派了幾千人架著簡陋的雲梯不要命的輪番進攻,但郭誦繳獲了大量弓弩,一時間箭矢齊發,冰雹似得傾瀉下來。劉勳缺少弓弩箭矢,無法有效的掩護壓製,因此進攻的人馬基本連營寨邊都夠不到。一些舉著盾牌不要命的衝到了營邊,但在架好梯子向上攀爬的過程中就全被射翻了,根本攻不進去。

劉勳看出強攻無效,但並未收兵,劉聰的死命令可不是鬧著玩的,劉勳還不想為了部下的性命丟自己腦袋。

持續的強攻漸漸取得效果,郭誦的兵馬當然不是鐵人,這幾天一刻不得閑,早已疲憊不堪。越來越多的敵人越過壕溝直抵營邊,架起雲梯玩命向上衝鋒,幸虧郭誦營寨修的結實,一根根長矛從營寨預備好的縫隙中紮出,將雲梯上的敵人挑落。

一天的攻擊毫無進展,白白損失了近千人,但劉勳並不灰心,第二天照樣進攻。從早上一直打到傍晚,劉勳還打算夜襲,但營寨周圍屍體太多,進攻的士兵看不清腳下,隻好做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