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回 討罵名刁協表忠 怒不平忠臣懷憤(上)(1 / 1)

第二十回討罵名刁協表忠怒不平忠臣懷憤(上)

建康城中,司馬睿登樓遠望,看著自己的宮殿初見成型,心情不錯。登基之後,司馬睿的宮殿開始破土動工,按照禮製,天子居住的宮殿是有規格要求的,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便湊合,在那個迷信的時代,皇帝居住的宮殿不合禮製是大事,甚至可以看做是對天地的大不敬。

司馬睿生性節儉,國家又在非常時期,因此宮殿的建造並未大肆鋪張,注重的是功能的完善,不太講排場,能在原來建築基礎上改造的,盡量不建新,所以宮殿建設進度挺快。

這天司馬睿又招劉隗前來議事,劉隗現在被改任為丹陽尹,成為京畿重地的最高長官,按理說已不在朝中,但司馬睿遇到事還是習慣叫他過來商量。

過去都城洛陽在河南郡,河南郡的最高長官不稱太守,而是河南尹,建康成為臨時都城後有樣學樣,將丹陽太守改為丹陽尹。司馬睿正和劉隗議著事,忽然下人來報,說尚書令刁協求見,劉隗正欲回避,卻被司馬睿止住了,說刁協不是外人,正好一起商量國事。

刁協年過六旬,通曉經籍,博聞強識。司馬睿登基後,好多典章製度不完善,正好刁協在洛陽時擔任過很多重要職位,對這方麵頗有研究,因此最近訂立的所有典章製度都要經他過目修改,他幹得也不錯,大出風頭。

前些天司馬睿讓刁協去巡視新建的宮殿,看看是否符合禮製,他是過來彙報的。

宮殿修建進度不錯,刁協巡視過後,認為除了有些簡樸之外,沒什麼大問題,又趁機吹捧了司馬睿幾句。

司馬睿聽著很高興,回頭指了下劉隗,向刁協說道,“朕剛剛在與劉卿商議兵馬的事,不知刁卿有何高見?”

劉隗解釋了一下,前些天準備北伐時,司馬睿感覺到自己手中掌握的兵馬太少了。江東兵馬總數雖然不少,卻大多掌握在屯駐各地的諸侯手中,其他人還能聽從朝廷調遣,但王敦的兵馬卻越來越難調動了。

上次準備北伐,司馬睿突然意識到他堂堂天子,沒有王敦的支持,竟然沒法發動一場大的攻勢,心中實在煩悶,找來劉隗正在討論此事。

劉隗接著說道,“揚州禁軍有兩萬多人,再加上各郡縣的兵馬其實也不少。但禁軍不可輕動,郡縣兵不夠精銳,陛下手中現在缺少一支隨時出征的精銳機動力量,否則難改無兵可派的窘境。隻是江東這些年戰亂連連,正在休養生息,現在已經征調徭役修建宮殿,再突然征召幾萬兵馬恐怕不好辦呀。”

刁協聽完後“嘿嘿”一笑,紅光滿麵的說道,“陛下莫急,老臣有一策可解此憂。”

司馬睿來了興趣,問道,“哦?是何妙計?”

刁協咽了口吐沫,慢慢說道,“這些年我江東相對於中原等地,已算得上是太平樂土,因此避亂前來的人很多。好多人身無立錐之地,隻得投奔豪傑士族,委身為奴,現在豪傑士族手中有好多奴仆佃戶,往年並不在征召之列。陛下可以下詔,征奴為兵,特別是那些看家護院的家丁,如此則不出旬月,可得上萬精兵呀!”

司馬睿聞言大喜,連稱妙計,劉隗也撫須稱善,說道,“此計甚妙,陛下在下詔的同時,最好令一些朝中重臣和德高望重之人帶頭應召,引領風潮;再給眾人減免些稅負,並給那些積極應召,出血較多的人封賞一番,如此當足以塞住世人悠悠之口。”

“悠悠之口?此話怎講?”司馬睿眉頭一皺,不解的問道。

劉隗見狀,麵帶尷尬的解釋道,“新朝初立,正需得到世人支持,刁大人計策雖妙,但卻觸及到了世人的利益,難免會有人發牢騷,最好還是采取些手段,化解世人的抱怨,否則隻怕……”

劉隗頓了一下,接著小心的說道,“隻怕有損陛下的聖名。”

司馬睿聞言不悅,沉默不語,刁協卻突然義憤起來,大聲說道,“陛下勿憂!此計有利於國,盡可放出風去,就說是老臣出的主意,世人若有議論,讓他們都衝老臣來。不隻此事,將來陛下若是還有難言之隱,擔心有損聖名,盡可推到老臣頭上,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老臣甘願受到世人唾罵!”

司馬睿驚的合不攏嘴,被刁協的話深深的觸動了,感動得眼圈發紅,牽著刁協的手感慨不已,讚歎道,“朕得此忠臣,何愁天下不平?”於是下詔,征奴為兵。

(前段時間等簽約,停了一段時間。最近剛簽完,小編告訴我可以分著發,能提高點擊量。為了衝上架,暫時出此下策,等成功後就不再分著發了,還是一章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