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推心置腹主賓和 輕敵冒進遭橫禍(一)
七月流火,厭次城頭清風習習,段匹磾撫牆北望,目光迷離,心思早就飄回那魂牽夢繞的故鄉。來到厭次之後,段匹磾每逢閑暇,就不由自主的來到這裏,登高望遠,散散心。
劉琨死後,冀州刺史邵續的力量意外增長不少。之前劉琨是北方晉臣的主心骨,論聲望邵續遠遠不及,但劉琨死後,邵續成為了黃河以北惟一的大晉勢力,因此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
後來段匹磾也過來投靠,邵續的力量更是如日中天。周圍觀望的小軍頭們紛紛見風使舵,棄了曹嶷、石勒,前來歸附,更是錦上添花。如今邵續手下的兵馬增長到五萬多人,其中還有近萬鮮卑騎兵,曹嶷遣使求和,石勒也不敢來襲擾了。
城中安排不下這麼多兵馬,於是在城邊建起了幾十個大小營寨,既可以屯兵,又可以防敵襲擾。趁著石勒主力進攻兗州的機會,邵續將勢力擴展到周圍的渤海郡,甚至章武郡一帶。
段匹磾到達厭次時,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邵續本人對段匹磾十分歡迎,但他的部下有些本就是劉琨舊部,對段匹磾頗有微詞,處處給段匹磾使臉色。
段匹磾發覺後,隻感覺非常慚愧。在邵續的斡旋下,段匹磾誠懇的承認了錯誤,並表示要消滅石勒,了卻劉琨的遺願,這事便壓下了。畢竟此刻段匹磾是友非敵,還手握近萬鮮卑騎兵。
沒人真心和段匹磾作對,但對他抱有戒心的卻大有人在,邵續的弟弟樂安內史邵洎就是其中之一。段匹磾剛到厭次時,邵洎就提醒邵續小心提防,警惕段匹磾來個反客為主。
邵續卻不以為然,回答道,“往日若不是段公傾心相助,我等早就身陷羯胡了。段公對國家忠心不二,他若想為主,我讓給他便是。當此國難之際,唯有勠力同心才能匡複社稷。”
此後邵洎和邵續的一些子侄仍放不下心,一有機會就勸諫,但邵續就是不為所動。
段匹磾漸漸聽到了風聲,驀然發現自己的處境恰似當初前來投奔他的劉琨,頓時搖頭苦笑不已,心中暗想:“莫非這就是輪回報應?”
一番思慮之後,段匹磾決定讓段文鴦駐守城外鮮卑大營,自己則孤身一人住進厭次城中。名義上是方便幫邵續出謀劃策,實際上是以自己為質,表示絕無二心,非議之聲由此慢慢平息。
段匹磾如此行事有兩點考慮,當初他把劉琨強留下來,最終釀成大禍,心中一直十分自責。若是他像劉琨一樣遭遇不測,反倒是一種解脫,隻當這是應得的報應。此外,邵續是位忠厚長者,段匹磾對他絕對信任,相信邵續不會對他不利。
段匹磾推心置腹的舉動讓邵續很感動,於是三日一聚、五日一宴,照顧的十分周到殷勤。但段匹磾絲毫感受不到歡樂,他的心中隻有難舍的故土,和難以下咽的仇恨。
一想到心中的仇恨,段匹磾頓時銀牙咬碎、兩眼冒火,心中默念著“段末波”的名字,在城垛上亂砸一通。段末波同室操戈,險些要了段匹磾的性命,他和劉琨間的嫌隙也始自段末波的挑撥。段末波還害的他逃離薊城,惶惶乎如喪家之犬,想到此人,段匹磾就恨不得生啖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