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回 除喪服溫嶠出仕 獻巫蠱錢鳳得寵(三)(1 / 1)

第三十二回 除喪服溫嶠出仕 獻巫蠱錢鳳得寵(三)

幾日之後,溫嶠除了喪服,受司馬紹之聘,就任為太子中庶子,重新出仕。溫嶠入職頭一件事,就是審理劉琨的冤情,請朝廷為其發喪,並請兵北伐。

溫嶠的表書言辭雄壯,哀慟山河,司馬睿看後甚是感慨,立即為劉琨發喪,並追贈他為侍中,諡號曰湣。至於北伐的事,又不了了之。

千裏之外武昌城中,還有一人對北伐耿耿於懷,卻是王敦。

自從平定荊湘之後,幾年的時間都未大興兵戈,因此王敦百無聊賴,空虛的很。在王敦看來,江東草定後,北伐中原或剿滅西蜀就該迅速提上日程,借中興之威奮力一擊,足以攪動天下局勢。

在王敦的想象中,以他為帥,祖逖、周訪、陶侃、李矩等人為肱骨,周撫、衛策、高寶、郭誦、劉遐、周筵等人為爪牙,盡起江東大軍二三十餘萬,攻入敵境。則石勒、劉曜不足懼,李雄、曹嶷不足滅,這才是真正的中興之象啊!

其實王敦明白,為了大晉江山社稷,最適合掛帥的應該是司馬睿,就像當年司馬懿遠征遼東、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平淮南那樣。但司馬睿敢嗎?就算他真有這膽量,也得有那個本事呀。

荊湘二州禍亂日久,直到現在還未恢複生機,有不少人覺得應該休養生息,暫息兵戈,囤積實力。但亂世之中時不我待,豈能聽豎儒謬論?自古修養生息,至少要經過一代人繁衍,花個十幾年二十年時間,無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否則枕戈待旦如何修養?

兩漢和西晉初年,都曾大規模裁軍,以修養百姓,但亂世之中哪有這麼長時間?花個一兩年時間秣馬厲兵就足夠了。自古征戰之氣可鼓不可泄,修養久了疏離戰陣,反倒戰力大減。因此劉邦入漢中,未及一載便回師秦地;諸葛亮平南蠻,數月後就急出祁山,就是這個道理。

亂世中隻可休整不可修養,那些避而不戰的諸侯,要麼是勢微力弱不敢於戰,要麼是天下已定不急於戰。手握雄兵虎踞一方卻頓足不前者,千百年來沒有成大事的。

江東雖也有兵災,但和糜爛的北方相比又算的了什麼?石勒和劉曜尚能蓄養十幾萬精兵東征西討,江東若動員充分,百萬雄師絕不在話下。

東晉末年江東內亂不止,宋王劉裕反複鎮壓才完全平定。在此基礎上,劉裕仍能發兵滅西蜀、平關中、定中原,險些殺回河北一統天下。辛棄疾稱讚道“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可見魚米之鄉不隻有詩情畫意,更有錚錚鐵骨。怕隻怕偏安之人隻求榮華富貴,遺忘了爭天下的雄心。

王敦確有不臣之心,但想要平定天下,司馬睿卻離不開他,就像劉邦離不開韓信那樣。劉邦敢用敢殺,最終成就了大漢數百年盛世;司馬睿畏首畏尾,險些葬送掉東晉半壁山河。

王敦心中憋悶,空有一身本領無處施展,反倒召來猜忌和提防;王敦心中悲憤,認為自己天生就要做大事,總覺得司馬睿就像攔路石,越來越礙事;王敦心中哀傷,周訪在側他不敢輕動,隻能任憑年華老去,歲月蹉跎;王敦心中孤寂,手下有名望之士多心向朝廷,身邊連個掏心窩說話的人都沒有,隻能喝點悶酒,解解愁腸。

王敦喝完悶酒後,總愛把自己關在屋中,拿鐵如意敲著痰盂,打著節拍哼曲。

王敦最喜歡的就是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每當吟詠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幾句時,總忍不住潸然淚下,時間一長,痰盂的邊都被砸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