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荒丘論道(2 / 2)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人對此的概念、理解、定義各不相同。也正是如此,世間才有那麼多瑰麗的篇章,世界本身就沒有所謂的對與錯。

薑蟬默默注視著整個荒丘,眾人早已因為不同的觀點爭做一團,或又因為相似的觀點而並肩戰鬥。

這裏一小撮人,那裏一大撮人。有人爭得麵紅耳赤,怒上心頭,也有人始終雲淡風輕,直指七寸。有那口舌伶俐擅辯者滔滔不絕,也有那言語笨拙者撓頭搔耳。

如此種種,姿態各異。整個場麵充滿了生機與活潑,那是一種能令人向上振奮的氛圍。

僧行大師與郭皇後未曾參與進去,此時也坐在薑蟬身邊看著如此場景,皆歎道:“真好!”

郭皇後更是感慨萬分:“我連夢裏都未曾想過可以過上如此自在如意的生活。感覺前半生都渾渾噩噩的浪費了,近幾年才轉醒過來。真是——,誰能想得到呢!”

僧行大師也兀自感慨道:“是啊,誰能想得到啊!如此場景怕是隻有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學宮,或者魏晉風流時的清談裏才能看到。”

“雖說出家人講究一個解脫自在,但都是活在一片時空下的人,再如何自在都得受製於當前的風氣習俗。這一片世外桃源全憑尊者支撐,希望尊者能給我們整個大周都注入新的生機,我們都心生期待啊!”

薑蟬聽了,微微一笑:“任何成就都離不開眾生的參與,我不過是提供了一種可能。不然,一個人如何對抗所有人?畢竟,人心這東西從來善變,不由控製。”

僧行大師哈哈一笑,道:“可就是那一個可能,千百年也難遇一回啊!此生能遇尊者,我們都是厚福者!”

薑蟬笑開了,道:“這倒是事實,那我就不謙虛地受領了!”

“本就是事實,尊者不必謙虛。”

薑蟬笑笑不語,不再說話,隻是進入修行狀態,將道韻遍布荒丘,並放任一半心神在整個場合之中。

正在爭論的眾人忽然發現思維更加敏捷,口齒更加伶俐了,正在沉思的人也發現才如泉湧,靈感不絕。

一時間,眾人便借著這突然出現的靈機,沉浸其中,放任才思縱橫。

不出薑蟬所料,道韻因為有了眾人的參與,一步一步越發玄妙。她著迷其間,不知不覺間便隨著那玄妙的漩渦捅穿了礙著她前進的那層薄紙。

那瞬間的感覺,怎麼說呢?如龍投大海,虎奔高山,鷹擊長空。她整個人暢遊在曾經拒她於門外的那絲法則內部,果然其內景色甚美。

從此她不再是徘徊在外的門外漢了,她是登堂入室的自己人了。

雖然很想為此長嘯,但機會難得,還是抓緊機會修行至能力可達之處吧!

不說薑蟬自身的感受是多麼的複雜了,再來說正沉浸於論道的眾人。

突然間,大家便發現和風細雨般湧入的才思靈感瞬間如遭遇大浪湧來,頃刻化為烏有。眾人皆知必是薑蟬有了情況,便停下一切動作,向荒丘頂端望去。

托修行的福,不管修為深淺,眾人皆是有所得的人,那視力瞅清幾百米之外不成問題,夜色視物也不在話下。

雖然隻是瞄了一眼,但眾人還是看見薑蟬已經是一副沉入了修行的狀態,於是又將目光轉向僧行大師與郭皇後。

眾人見他二人皆是一副平靜的模樣,便知他們是了解情況的,於是都放下心來。餘下不提。

要說眾人是如何一眼就判定薑蟬是處於修行狀態的,這個得說到這幾年大家相處得出來的經驗了。

薑蟬在修行時整個人的狀態都是不可直視的,快速瞄一眼還可以,直視的話,會讓人整個心神都承受不住,似有無數時光與空間傾軋而來,令人肝膽俱裂。

況且就算是瞄一眼也不是啥感覺都沒有,內心也會自發地湧現出一股敬畏之感。

所以,了解此種情況的人,為了不受傷,平時看到薑蟬的第一反應都是快速地收回目光,之後才根據感覺來判斷是否可以目視她。

因為在沒有修行的狀態下,薑蟬一般都是收斂氣勢的。畢竟她也不想和人說話時誤傷了誰。

18661762/57233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