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分沒有人們所認為的洞天福地的靈秀在。
也半分沒有人們所認為的修行者所需要的幽靜在。
不是說修行之人都喜居幽靜的山林的麼,怎麼時間這一回頭,在大荒紀這兒,這愛好就改了呢?
薑蟬就著這個問題陷入了思考。
最後,薑蟬發現,拋開時代特性談愛好純屬耍流氓。
想想仙神不顯的近千年,真正能夠稱得上修行者幾近麟角,而且就是那些稱得上修行者的人,放到他們大荒紀,怕是門都沒入。
如此少的人,天下之大,自是想選哪裏就選哪裏。
因為人少,因為能力有限,所以不會對天下有什麼大的影響,所以也就沒有專門管理這方麵的必要。
再者,作為這個時代的修行者,在道侶方麵是沒什麼可追求的了。
因為修行有成之人本就寥寥,哪裏有那麼幸運,可以碰到剛好合適的道侶呢!
沒看到曆史上那些修行者都是冷冷清清,仙風道骨的麼!
所以,他們能折騰的也就隻有在其它方麵了。
比如給自己選個喜歡的地方。
而常人所喜歡的,難道不正是諸如洞天福地之類的靈山秀水之處麼?
然後再來說說這個時代之前的大荒紀。
雖然名之以“荒”,但畢竟還是個修行為主的年代,那肯定是現在這個修行幾近絕跡的年代沒法比的。
以修行為主,可以想象,那修行之人必定是不少的。
手劄裏記載的當時還有修行者和凡人雜居的情況,這說明,修行者在當時並不稀奇。
甚至可以說是很多的。
既然人多,那麼對於修行者的管理肯定是有必要的。
畢竟,任何時候,無規矩不成方圓都是在理的。
既如此,那對於修行者所住地盤肯定是有要求的。
如那雜居之地,規矩應當更加嚴密。
畢竟,修行者與凡人,肯定是凡人處於弱勢,若不加以約束,世間隻怕早已混亂無序。
修行者也是由凡人一步步走來的,他們不可能將弱勢的凡人趕到西北那種生存不易之地,所以,那就隻有他們自己居於其上了。
再者,那個時候的修行者那麼多,在道侶方麵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既然這方麵有了足夠的優勢,其它的方麵自然也相對的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就如薑蟬前世所在的那些人在城市與鄉村上的選擇一樣。
城市環境相對糟糕,空氣也渾濁,在自然方麵是拍馬也比不上鄉村的。
但,即便如此,鄉村的優美環境,清新空氣還是無法挽留一波又一波前往城市定居的人們。
因為相比自然環境,他們大多數人更加看重人文環境。
而在人文環境方麵,鄉村也是拍馬也趕不上城市的。
這個道理放到修行者這裏也一樣,對於他們來說,修行途中的道侶明顯比環境之類的重要。
所以他們對於相對惡劣的環境並沒有太大的在乎。
這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可有可無存在。
弄清了心裏的糾結後,薑蟬便開始一心一意的選擇下個造訪的宗門了。
想來想去,她選擇了魔宗。
因為她總感覺這個魔宗很不一般,會出人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