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自公元一一零零年二月二十三日繼位,就以其出眾的書畫之才令世人膜拜。深居宋朝皇宮,趙佶每日筆墨丹青,寫詩賦文,亦或與後宮侍妃遊園賞春、題詞解愁,甚是歡樂。日子逍遙,仍無法排解他心中鬱悶,於是決定,再尋一位能歌會舞的美貌女子相伴身邊。
繼位三五年後,他的身邊就攏絡來了米芾這等的書畫奇才,除偶爾上朝,聽奏大臣進言,其餘就是與米芾一起,賞書論畫,獨處豔芳齋。
趙佶輕佻為政、任性享受,民間百姓苦不堪言。縱使各方起義軍勢如破竹,屢犯淨土,也無法阻止他歌舞升平,自由快活的稟性。即位之初,後宮佳麗隻有百餘人,不到兩年時間,他就荒淫無度地將後宮佳妃擴充到了萬餘人。正是:
三千粉黛、八百煙嬌。
一年秋,米芾來至寶華殿,看見趙佶愁眉不展,站於畫案前執筆畫梅。米芾問:“皇上為何事憂愁?”趙佶一怔,筆滯空中,半日回道:“江南有起義者,整日搗蛋亂事,如何消停?”米芾道:“皇上,那些起義軍全是酒囊飯袋,大宋的兵力勝於他們十倍。皇上,您不必為此擔憂。”趙佶道:“我倒也不十分懼怕,隻是朕心裏惶惶,總覺有塊石頭放不到地上。”米芾道:“皇上,我聽說汴京城內,有一名妓,姿容秀麗,琴畫出眾,皇上不如尋覓來,一解焦心。”趙佶聽了,兩眼一亮,情引眉梢,問:“此妓姓甚名誰?”米芾道:“她叫李師師。臣已為皇上打探清楚了。李師師,原是汴京城經營染房王寅之女,年幼時,王寅將女寄居佛寺。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一年後,王寅因罪病死獄中。李師師自此流落街頭。以經營妓院為業的李蘊收其為養,教其琴棋書畫、歌舞表演,以便待人。如此磨勵,那位李師師十七歲已貴為京城名妓。”趙佶道:“此女真有盛名?那,那朕可否前去一觀?”米芾道:“皇上,臣之意是請皇上一遊汴京城,順帶看看李師師,您是否看上眼。”趙佶道:“好,既是如此,愛卿全權安排,朕三日後遊曆汴京城。”
汴京城繁華無限,人傑地靈,名將新貴皆齊聚於此。李師師坐鎮一座樊樓裏,每日彈琴唱歌,毫不顧及天下紛紜不斷的戰事。這位李師師,淡掃峨眉風塵絕,豔壓桃李傾城貌。每日,凡有客人來,都會相邀客人留詩一首。
宋徽宗趙佶,一個風流儒雅的多情皇帝,在米芾的指引下,來至樊樓。見了李師師,趙佶欣然提筆,以飄逸的書法,寫了一首詩:
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
回眸入抱總含情。
痛痛痛,輕把郎推,
漸聞聲顫,微驚紅湧。
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
這回風味忒顛犯,
動動動,臂兒相兜,
唇兒相湊,舌兒相弄。
趙佶結識了名妓李師師,似那幹柴遇烈火,隔三差五就會出一趟宮,與李師師秘密幽會。溫暖的軟榻上,李師師嬌柔地問:“奴今已知皇上身份,但不知皇上可曾想過將奴接至宮中?”趙佶道:“皇宮非閑人之所。一入宮門深似海,一個柔情女子,進了宮中,隻怕會遭受白眼。”李師師道:“前日,有人說這樊樓實在小,若是再大些,再暢些,一定會聲名愈廣。”趙佶道:“那有何難,朕賞賜你五千兩黃金,可好?”李師師一聽,夢靨乍醒,連連叩謝:“皇上,奴怎敢受您如此大恩。皇上,奴……”趙佶道:“不必客氣。起來,與朕作一首詩吧。”李師師起身,拿了筆硯,與趙佶一起作詩,其一詩,名曰:念奴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