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作用的另一個不可避免的產物是,患者痛苦地意識到一種空虛和淺薄,但這種感受又一次放錯了位置。他不是感受到感情的空虛,卻是體驗為肚腸的空虛,於是迫使自己多吃來驅除那種空虛的感覺。或者,他害怕體重不足會使自己像羽毛一樣被風吹得立不住腳,狂風一來便會被卷走。他甚至會說,如果他的每一件事都被分析,那麼他將什麼也不是,隻是一副空的軀殼。患者的外化傾向越是嚴重,他就越像是一片影子,隨時可能飄浮不定。
上述這些就是外化過程的內涵,接下來我們看看它是怎樣有助於緩解自我與理想化意象之間的矛盾的。無論患者是怎樣有意識地看待自己,這兩者之間的分歧總留下無意識的傷痕。患者越是成功地將自己認同於理想化意象,他的上述表現就越是無意識的。最常見的是,患者表現出自我鄙夷和對自己的憤怒,並感到壓迫,這些感覺不僅使他非常痛苦,還以不同的方式剝奪了他生活的能力。
自我鄙夷的外化傾向的表現形式可以是藐視他人,也可以是感到被他人藐視,通常兩者並存。至於哪一方麵更嚴重,或至少更有意識,這有賴於神經症的整個結構形式。患者越具有攻擊性,越感到自己正確優秀,便越容易藐視他人,越不會認為受到了藐視,相反,他越具有屈從傾向,他因未能達到理想標準而產生的自責便越容易使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最後這種感覺具有特別大的危害性,它使人變得膽小、矯揉造作、自我封閉;它使人得到一點點溫情或好感也感恩戴德,簡直到了卑微可鄙的地步。同時,對真誠的友誼他一點也不能接受,卻昏然地將它當作投錯了人的慈善舉動。他在盛氣十足者麵前感到毫無自衛能力,因為他自身就有一部分與他們一致,他認為自己受鄙視是理所當然的。很自然地,這些反應滋養著不滿情緒,如果這種不滿受到壓抑並積累起來,勢必產生爆炸的能量。
盡管如此,通過外化形式體驗自我鄙夷卻有一個特別的主觀價值。要患者感受到他對自我的藐視,那會摧毀他僅有的假自信,把他推到崩潰的邊緣。相反的,盡管受人鄙視是痛苦的,但患者覺得總有希望改變別人的態度,總有可能以德報怨,或總可以在心中暗地裏認為別人不公。而如果是自己瞧不起自己,連這一切都得不到,沒有任何可以求助的餘地,患者無意識中感到的自己的無望狀態會明顯地突現出來。他不僅會開始藐視自己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