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並分散精力的還不僅是衝突的渴求與傾向,在患者的保音機?患者不能決定選哪一個職業,或任職後怎樣走下一步;不能決定在兩個女人中選擇哪一個;不能決定是否該離婚;不知道活下去好還是死了的好。如果他麵臨非做不可而一旦決定又不能更改的選擇,便如臨大敵,隻弄得倉皇失措,身心交瘁。

雖然患者這種猶疑不決表現很明顯,人們還是常常感覺不到,因為患者在無意識中總是竭力避免做任何決定。他們總是對問題一拖再拖,或設法回避非做決定不可的場合。他們讓自己坐等機運或讓別人去做決定。他們也可能把事情弄得一片混亂,從而使做決定變得不必要。由此而產生的毫無目的的狀態通常也照樣不為患者所知。由於患者用很多無意識手段去掩蓋自己的猶豫,所以心理醫生很少聽見患者訴說自己這方麵的病情,而實際上這是一種較普遍的障礙。

精力被分散的第二個典型症狀是一種普遍性的辦事無效率。我這裏指的不是那種特定領域裏的無能,那可能是由於缺少專門訓練或缺乏興趣所致。我也不是說的那種尚未發掘的能力,像威廉·詹姆士在一篇非常有趣的論文29中描述的那樣。他指出,當人感到疲憊的侵襲時仍能堅持不懈,或在外在因素的壓力下仍不屈服,便會迸發出巨大的潛在能力。我這兒說的辦事無效率是指那種一個人由於內心有衝突不能發揮最好的能力,從而造成的辦事無效率。他好比是踩著刹車又想驅車前行,汽車自然開不動。有時他的情形的確是這樣,無論從他的能力還是從他所從事的工作的艱巨性質而言,他都不應該顯得那樣遲緩無力。並非他沒有盡力,相反,他做任何事都不得不消耗超乎尋常的精力。比如,他要花掉數小時才能寫完一篇短報告或學會一個簡單動作。當然,這裏麵有多種多樣的障礙原因。他可能會無意識地抗拒那種他感受為壓迫的東西,他可能情不自禁要完成每一細枝末節,他可能對自己大為惱怒——如上邊所舉的例子所示,恨自己為什麼沒有一舉棋便大顯身手。無效率不僅表現在辦事遲緩,它還可表現為笨拙與健忘。一個女仆或家庭主婦如果心中暗自認為自己那麼有才能,不該做下賤的家務活,那麼她的工作不可能幹好。而且,她不僅是在家務上笨拙,她的各方麵的努力都變得毫無效率。從主觀的立場來看,這意味著在一種扭曲的狀態下工作,其必然結果便是很容易變得疲乏不堪,需要更多的休息。在這種狀態下的任何工作都注定迫使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正如刹車被踩住的汽車難以正常開動一樣。

內心的扭曲和處處顯出無能與笨拙,不僅見於工作之中,也很明顯地表現在與人的相處上。如果某人想與人友好,但又討厭這樣做,認為那是去討好奉迎,他便會顯得矯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