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溝通障礙中,溝通方式的不合理往往是溝通低效最重要的原因,幾乎有一大半的不合理溝通和失敗溝通都源於錯誤的溝通方法。當一個人的溝通方式不夠成熟的時候,他在試圖說服和影響他人的過程中就容易落入陷阱之中。人們通常都會說,“一個好的溝通並不在於人們說了什麼,而在於怎麼去說”,“怎麼說”指的就是說話的方式和溝通的方式。在溝通中,溝通方法往往占據了最重要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使用一些錯誤的溝通方法,這些錯誤的方法也成了影響溝通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充當好人,不敢直接抗議和表達
在溝通中,人們都渴望擁有良好的溝通氛圍,都希望讓對方擁有一個比較舒適的溝通環境,良好的溝通情緒,但是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並不意味著人們對於他人的一些錯誤行為視而不見,並不意味著人們對於他人的不良表現作壁上觀。作為溝通的參與者,人們應該保持積極的互動意識,在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要注意對他人的想法進行評價,要注意糾正他人的一些不當行為。在一些企業中,管理者會要求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必須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提交一份計劃書,闡述自己的想法,並主動指出他人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害怕發生衝突,而維持一個虛假的“平衡”狀態,反而喪失了溝通的真正意義。比如在會議中,有的人明明說錯了話,可是傾聽者中沒有人敢於指正,結果可能就會走向錯誤。
二、把直接表達當成攻擊
與不敢說話、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不同的是,有些人樂於對他人進行指責和糾正,但是他們會將自己的批評當成一項富有攻擊性的工作來對待。在批評他人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為了完善彼此之間的交流,並不是為了糾正錯誤,而是單純地發泄內心的不滿,因此他們會表現得過分情緒化。這種情緒化的表達容易讓人覺得“批評者對人不對事”,是在有意製造爭端和難堪,因此雙方之間的溝通常常會從糾正錯誤轉變為相互爭吵。
三、不能做到就事論事
每一次溝通都會有一個特定的主題,通常溝通者會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他人的觀點給予必要的反饋。可是有些人在溝通中會人為地擴大主題,將話題擴散到一些不相幹的事情上去。尤其是當他們準備給予一些負麵反饋的時候,常常將對方在其他方麵的不合理行為也翻出來討論,這樣就突破了原來的溝通範圍,形成了越界行為,不僅容易出現跑題的情況,而且還會引起他人的不滿。
四、探聽別人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