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未亮,戴紅巾報時官手執更籌報曉,於朱雀門外高聲喊叫,以警百官。

內侍省宮闈令抵達各個四品以上朝臣家中,為其掌燈。

一時間街道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文人乘轎,武人坐馬,抵達宮門外,靜靜等待。

一天才剛剛開始。

早朝是讓人疲倦的,有無數的大事需要在朝政上處理,往往要耗費一上午的時間,說話做事都被禦史台盯著,稍微有個小動作都會受到彈劾。

太子早已入朝,學習管理朝政,比皇帝更難做的是儲君,這是公認的一點。

早朝結束,他已經是身心俱疲,腦子還要飛速旋轉,返回東宮崇文館。

東宮宛若一個小皇宮,設門下坊、典書坊、左右衛等,頗具有規模。其中崇文館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政殿,建於太子冊立的第二年,在此設“崇賢館學士”。本為皇太子讀書之處,後來太子向陛下進言,認為一人讀書太過浪費,願意多請人來一同讀書。

於是陛下便下旨,“崇文館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緦麻以上親,皇太後、皇後大功以上親,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實封者,京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之子為之”。

與此同時,崇文館也是宮內秘籍圖書校理之處,皇家之藏書,天下之孤本。

時至今日,已經成為太子親信們議事之地。

“太子,原來你在這兒呢。”郭月提著裙擺,兩步上了回廊,迎麵便和人撞上。

皇宮東、西、南、北四麵共開有十個城門。其中南麵開有三個城門,中為承天門,左永安門,右長樂門;西麵和北麵各開有二個城門,西為嘉猷門、通明門,也是掖庭宮的東門;北為玄武門、安禮門;東麵通向東宮隻開有一個城門,名通訓門,也就是東宮的西門。

平白的,不會無故撞見。

太子麵露溫和微笑:“大姐,你在找我?”

郭月點頭:“我今個早上一入宮,發現阿苑臉色不好,底下的宮女誠惶誠恐地說,可能嚇到了。我就叫了太醫院最擅長給兒童診治的江禦醫,誰知隻叫來了另一個禦醫,說江禦醫被叫到了東宮。我就來東宮瞧了瞧,發現大郎病了,太子妃不敢拿孩子的事來打擾你,但我想著你還是去看看比較好。”

太子入住東宮已有十年,地位穩固。

其人溫和有禮,擅詩書,人聰慧,一點兒都沒辜負皇帝皇後的期望。要說哪裏有缺憾,也就是這配偶上。

他也並非多情之人,但說起情路來,十分坎坷。

太子原配胡氏,性情柔和,容貌端麗,十六歲嫁給還是三皇子的太子為妻,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舉案齊眉。

可惜胡氏身體不好,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時候難產,母子皆亡故。

太子大為悲痛,為妻守孝三年不肯再娶,可偏偏第四年胡氏留下的一子因病而去,膝下空虛。

皇帝做主,開啟久久不開的選秀,為太子選太子妃,挑出十個還不錯的人選,將畫卷送到了太子手上。

太子挑中了千牛龍武將軍的侄女沈氏。

此女生於武將之家,卻分外柔軟,容貌如皎皎明月,擅長詩書禮樂,雖然和已經亡故的胡氏沒有容貌上的相似,但氣質如出一轍。

然而皇後卻有顧慮,因為沈氏高挑纖細,瞧著不像是好生養的樣子。

胡氏早早亡故,雖說是因為難產的緣故,但若是再有一位妻子早逝,太子身為一國儲君卻得這麼克妻的名號,不好聽。

她出於一番考慮,挑出了工部尚書之女錢氏的畫卷送了過去,太子最終選了錢氏為太子妃。

錢氏嫁過來的第二年,就生下了一個男孩,緊接著又誕下一女,總算是緩解了太子膝下空虛。

太子並非多情爛情之人,整個東宮也隻是一妻二妾。他平日裏更喜歡去沈氏那處,隻是大郎病了,還是姐姐親自來說,他當然得去看望。

他拱了拱手道:“弟弟知道了,阿苑沒事兒吧?”

“壓根沒什麼事兒,就是有些萎靡。倒是大郎發起了高燒,太醫不敢給用藥,不斷用溫水降溫呢。”郭月心中憐憫太子妃,所以多說了一句:“太子妃到底年紀小,管理著東宮,又照顧著兩個孩子,還是需要你這個丈夫的。”

太子妃今年才十九,性情敦厚,做事稱得上盡職盡責,但不得太子喜愛,又總被拿出來跟死人比較,日子難免要憋屈一些。

郭月比她快要大上十歲,便時不時的照顧兩下。

太子道:“弟弟知道了,定會體諒太子妃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