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章 幸福高老莊(1 / 2)

樹上的蟬鳴,永遠是夏天揮抹不去的背景“音樂”,炙熱的太陽依舊焦烤著廣袤的華夏大地......

此時已經是農曆七月份的時節了!這時的大漢江山,很多地方依然還在爆發著黃巾起義。不過現在的遊誌已經回到了自己的“老巢”。

高老莊在眾人的努力之下,把莊園的西麵開出了一大片空地。於是遊誌把自己三百人的“軍隊”駐紮在此。這樣做一來是為了訓練方便,二來也是可以軍民分開,互不影響著。

此時正值下午三四點的樣子,遠遠的就能聽見高老莊西麵的軍營內傳來陣陣地歡呼和叫好聲。

“傳球啊!哎呀...伯平啊!你球踢得真的是太臭了啊!咋踢的球啊?”遊誌臉紅脖子粗地喘著氣說道。

原來,現在這高老莊已經把田裏的麥子全部給收割入庫了,現在這高老莊有一個短暫的空閑時間可以娛樂一下(八月份才能耕犁田地,九月播撒麥種)。所以這遊誌正和莊內的一夥青年踢著“蹴鞠”(足球的始祖)。這項運動可是好處多多啊!一來了,可以全民娛樂。二來還可以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三來還又能增強集體合作能力。

蹴鞠它在中國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曆史了!它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是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秦朝在統一六國後,蹴鞠運動一度也是沉寂。可到西漢建立後,開始又複興盛。漢朝人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不僅在軍隊中廣泛展開,而且在宮廷貴族中普遍流行。《西京雜記》上就記載:劉邦當了皇帝之後,把父親劉太公接到長安城的未央宮養老,吃穿用度極盡豪華,終日看歌舞伎樂。但他卻並不滿意,終日悶悶不樂。原來劉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層,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殺牛之輩,工作之餘的娛樂活動離不開鬥雞、蹴鞠。於是,劉邦就下了一道聖旨,在長安城東百裏之處,仿照原來沛縣豐邑的規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來豐邑的居民全部遷住到新城,劉太公和劉溫也遷住到那裏。又開始“鬥雞、蹴鞠為歡”,這才心滿意足。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知道,在戰國時期,足球是城市下層人民喜愛的娛樂活動,到了西漢初年足球也得到貴族階級的喜愛。桓寬的《鹽鐵論》中說,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蹴鞠鬥雞”為樂,一般的人們也是在“康莊馳逐,窮巷蹴鞠”,古人居家旅行必備娛樂物。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很喜歡觀看蹴鞠運動。《漢書》記載,漢武帝在宮中經常舉行以鬥雞、蹴鞠比賽為內容的“雞鞠之會”,寵臣董賢的家中還專門養了會踢球的“鞠客”(類似於今天的球星)。可見,在西漢時期,“足球”活動的社會麵更為擴大了。

三國時曹操有可能是位踢球的高手,但至少保證是位超級球迷。《魏略》稱有個叫孔桂的人,他蹴鞠玩的實在太好了,因此有記載“故太祖愛之,每在左右。”三國時蹴鞠也很盛行,《會稽典錄》曾說:“三國鼎峙,互興金革。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所以,如果有人大話曆史。稱鄉村地主出身的張飛是超一流的蹴鞠高手,那倒也不一定是空穴來風。

由於蹴鞠運動的興盛,漢代還出現了研究這項運動的專著,漢代曾有人寫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專業書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體育專業書籍。班固在寫《漢書·藝文誌》時,把《蹴鞠二十五篇》列為兵書,屬於軍事訓練的兵技巧類,可惜後來失傳了。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因“足球”而名垂史冊的人,不過他的經曆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於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在漢代有球門的蹴鞠比賽又可分為雙球門的直接競賽和單球門的間接比賽。雙球門的直接競賽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蹴鞠的主要方式,且被用於軍事練兵。進行直接對抗比賽時,設鞠城即球場,周圍有短牆。比賽雙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門;場上隊員各12名,雙方進行身體直接接觸的對抗,就像打仗一樣,踢鞠入對方球門多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