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章 頭疼的事(1 / 2)

這遊誌現在乃是譙縣新任的主簿大人,這主簿又是個何官職呢?

據《文獻通考》第六十三卷中記載:“蓋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禦史府,下至九寺五監以至郡縣皆有之。”在隋、唐以前,主簿是長官的親吏,也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所以權勢頗重。在魏、晉時代,這統兵開府的大臣幕府之中,主簿常常參與機要,且總領府事。東晉時期的“習鑿齒”曾就是桓溫的主簿,時人有曰:“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因此東晉也是“主簿”權勢最盛的時期。

就是在這三國時代,做過主簿的名人也是不少。如:陳琳在漢靈帝末年任過大將軍何進的主簿;楊修在曹操稱魏王時,任曹操的主簿;司馬懿也曾經任過曹操的主簿;黃權原為益州牧劉璋的主簿;呂布早期因為勇武被並州刺史丁原任為主簿;田儀是涼州刺史董卓的主薄,且也為董卓的親信之一;殷觀原為荊州牧劉備(赤壁之戰後,劉備領荊州牧)主簿;廖化最初也做過關羽的主簿。

因為這縣令下麵可是不僅有主簿,那還是有功曹吏(眾攬縣眾事),縣尉(縣內治安與軍事),縣丞(協助縣令)等一班同級別的官吏輔佐的。此時這遊誌的主簿,說白了就是譙縣的文書之類的官。不過由於遊誌可是搭上了豫州刺史王允的這趟列車,所以那自然在這豫州譙縣下麵還是有點地位的。

不過此時遊誌的這個主簿大人可是不太好當的!

因為這豫州自古都是中原的腹地(俗稱“中州”),所以那世家大族也是在此紮堆。曆史上有名的如有:豫州潁川郡許縣陳氏(代表人物為陳群陳泰父子);潁川郡潁陰縣的荀氏(荀彧、荀攸等);潁川郡長社縣的鍾氏(鍾繇、鍾會等);豫州汝南郡的袁氏(代表人物有袁紹、袁術等);豫州譙郡(其實現在應該叫沛國才對,因為這譙郡是後來分了沛國,才立的譙郡)夏侯氏和曹氏(代表人物有夏侯惇,夏侯淵,曹操,曹仁,曹洪等)。

這世家大族一但紮堆聚集,那就難免會有利益上的衝突。

此時在這東漢末年,豫州除了管理潁川郡和汝南郡的兩郡以外,那下麵還有梁國、沛國、陳國、魯國等四個王國--豫州轄2郡4王國79縣2邑(皇後,公主的封地稱“邑”)1公國和17侯國。

其中潁川郡轄16縣1邑;汝南郡轄20縣16侯國1公國;沛王國轄20縣1侯國;梁王國轄8縣1邑;魯王國轄6縣;陳王國轄9縣。

潁川郡:1陽翟縣,2襄縣,3襄城縣,4昆陽縣,5定陵縣,6郾縣,7臨潁縣,8潁陽縣,9潁陰縣,10許縣,11新汲縣,12焉陵縣,13長社縣,14陽城縣,15父城縣,16輪氏縣;1舞陽邑。

汝南郡: 1平輿縣,2西平縣,3上蔡縣,4南頓縣,5汝陰縣,6汝陽縣,7北宜春縣,8灌陽縣,9期思縣,10陽安縣,11項縣,12西華縣,13細陽縣,14吳房縣,15慎陽縣,16慎縣,17新蔡縣,18宜祿縣,19召陵縣,20城父縣;1新陽侯國,2新息侯國,3濦強侯國,4安城侯國,5鮦陽侯國,6安陽侯國,7富波侯國,8郎陵侯國,9弋陽侯國,10征羌侯國,11思善侯國,12襃信侯國,13原鹿侯國,14定潁侯國,15固始侯國,16山桑侯國;1宋公國。

沛王國:1相縣,2譙縣(雖然譙縣在沛國境內,但是譙縣屬於獨立單位),3蕭縣,4沛縣,5豐縣,6酂縣,7穀陽縣,8洨縣,9蘄縣,10銍縣,11鄲縣,12建平縣,13臨睢縣,14公丘縣,15龍亢縣,16向縣,17符離縣,18虹縣,19太丘縣,20杼秋縣;1竹邑侯國。

梁王國:1睢陽縣,2虞縣,3碭山縣,4蒙縣,5穀熟縣,6鄢縣,7寧陵縣,8薄縣;1下邑。

魯王國: 1魯國縣,2騶縣,3蕃縣,4薛縣,5卞縣,6汶陽縣。

陳王國:1陳縣,2陽夏縣,3寧平縣,4苦縣,5柘縣,6新平縣,7扶樂縣,8武平縣,9長平縣。

這些王國,郡國(公國)和縣國(候國)的王,公,候們可都是皇親貴胄啊!所以說在這豫州的各級官吏那都是不好當的!這不,豫州境內的沛國的六世“沛孝王劉琮”(他也叫劉琮,但他可不是劉表的那二兒子)底下的竹邑侯就與瞧縣的宋家因為耕地灌溉的水源歸屬問題,鬧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