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 教育理念(1 / 2)

古代賜爵的等級由大到小的順序大概是:王,公,候,伯,子,男。別看這竹邑侯是個侯爵,可惜在這漢末,“王,公,候”的貴族們那遍地是一大把。說白了,就是他們已經不太值錢的意思了。而且這侯爵雖然有封地,但是他也隻能享受收取賦稅上的特權而已,至於在“行政任命”和“軍事武裝”上麵,那還是要受漢王朝的管束。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宋家才敢跟竹邑侯叫板!雖然如此,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這竹邑侯後麵可是還有沛王給撐腰的。而這沛王可就是正兒八經的劉氏皇族宗親了!所以這雖然表麵上是兩家(宋家與竹邑侯)的鬥爭,但其實是後麵皇族階級和本地世家豪族之間的鬥爭!

這遊誌可是剛剛受過傷的人,雖然有神醫華佗為他醫治過了傷口,但那身體還是有點不便。外加上這譙縣兩大世族把難題拋給了遊誌來裁決。沒辦法,這遊誌隻能帶著傷軀走訪宋家與竹邑侯兩地。

“戲主簿,你別看這宋家不是這譙縣最大的家族,但是這宋家跟其他世家大族的關係那是十分交好,有些還有婚姻上的來往。所以,主簿您千萬別去承若什麼!”繁欽怕遊誌也像前幾任主簿一樣,偏袒竹邑侯那邊,導致被宋家給“運作”下去了。

“放心,休伯。戲某自有公斷。”遊誌倒是沒想那麼多。反正他打算,把這事搞定之後,就把官印一放,然後就去涼州敦煌郡龍?縣做他的縣尉去了。

遊誌跟著繁欽,一驢一馬(上司遊誌倒是騎驢,下級繁欽更是騎馬)沿著渦河就來到了宋家與竹邑侯的交接地界了。這渦河是由譙縣的西北方向流向東南,而宋家莊地正好在這渦河的西邊。

沿著渦河的西麵,綿延百十裏地,那都是宋家幾代經營下來的土地。作為農業大國,那自古人民都是對著土地有著深深的熱愛,所以這宋家那自然也是不會例外。

遊誌看著渦河沿岸肥沃的土地,就知道這宋家那是在用心經營著自家的土地。

“咦,你不是新來的主簿戲大人嗎?”隻見宋家莊路邊一名放牛的孩童對著遊誌友好地說道。

遊誌看了看這名年紀大約七八歲模樣的孩童,然後也是禮貌地問道:“你是怎麼認識我的啊?那敢問牧童,這宋家族長現今可是在莊上啊?”

“哦,我聽我父親說過新來主簿大人的模樣,因此心裏便有了幾分記憶。現今我父親正在宋家祠堂同宗人商議引水灌溉田地的事情。讓我帶你去吧!”牧童熱情地回答道。

遊誌聽了這七八歲模樣的牧童說的話後,倒是心裏很是驚歎。為啥呢?其一,這牧童竟然是這宋家莊族長的公子。且不說別的,作為堂堂公子能放下尊架去放牧,那就是家教良好的表現。其二,這牧童並沒見過遊誌,他隻是聽他父親說過遊誌的模樣,便能一眼認出誰是遊誌來(一般人,都會把騎馬的當作是主簿戲大人)。從這裏,遊誌就覺得這宋家放牧的公子不簡單。

“宋公子,還不知道怎麼稱呼你呢?”遊誌覺得,認識漢末各路人才那才是王道。就算是占地千裏,那也不如人才傍身啊!

“戲大人,我叫宋翼。因為年紀太小,所以鍾夫子還沒有跟我取表字。”宋翼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原來這宋翼說的鍾夫子是長社縣的鍾繇(yáo)。史書記載:鍾繇弟子宋翼(也有雲曰宋翼是鍾繇的外甥)。常作書如算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繇墓,遂得筆勢論,翼乃讀之,依此法學,書法乃大進,名遂大振。每畫一波三折筆,作一戈如百鈞弩,作一點如高峰墮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正因為此,這宋翼也成為了魏晉時代的書法家。

鍾繇(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書法家、政治家。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曆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丕稱帝,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後遷太尉,轉封平陽鄉侯。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明帝繼位,遷太傅,進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諡曰“成”。

鍾繇他在書法方麵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