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章 匈奴人(1 / 2)

遊誌還在勸羅西尼不要太敏感,說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很容易神經時!可這打遊誌臉的速度來得實在是太快了。

隻見遊誌他們跟隨的西行商隊忽然之間就招受到了來自四麵八方的襲擊。在那茫茫的荒原之上,瞬間就襲來了各色的駿馬。而這騎著駿馬的人們,那都是各個身材矮小而又粗壯。他們的頭大而又圓,有些還戴著獸皮氈帽。在那寬闊的臉盤上,顴骨突高的十分明顯。那寬大的鼻翼下麵,嘴唇上都是長著十分濃密的胡須,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下巴上僅有的一小撮硬須。在這群襲擊者中,大部分人耳的兩側都是穿著各種洞孔,有些人還佩戴著一隻耳環或者多隻耳環。在他們那厚厚的眉毛和小杏眼中,各個都是散發出炯炯有神的光芒,就如同一群餓狼見到肥美的羔羊一般。

他們這些人都是穿著齊長小腿到兩邊開叉的寬鬆長袍或者簡單的皮甲,由於現在九月(農曆)的天氣開始轉冷,所以他們的袖子都是在手腕處收緊。並且都配有一條短毛皮坎圍在肩上,他們穿的鞋子也都是各類裹毛獸皮製成的暖靴,那寬大的褲子則是用一條皮帶在腹部緊緊地捆紮。他們每人的弓袋則都是係在腰帶的上邊,並無一例外地垂在左腿的前麵,這種統一的擺放姿勢,那都是在荒原上長久廝殺養成的好習慣。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快速地拿出弓箭並且參與戰鬥!他們的箭筒就係在腰帶上並橫吊在腰的背部,那密密麻麻的箭羽從箭筒中簇出,一看,就知道他們今天是打算大開殺戒。

這群荒原上的殺手,不是別人,正是滋擾大漢幾百年之久的匈奴人。

“匈奴”他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據中國古籍中記載,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不過近代西方主流曆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遊牧民族,不過他們隻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

“戲,不好!匈奴人要準備過冬的物資。咱們還是趁亂快點跑吧,如果被他們抓到的話,那不是被砍下頭顱就是做他們永世的奴隸!”此時羅西尼麵色灰青,看那樣子,也是被嚇得夠嗆。(《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其攻戰,斬虜首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可見匈奴人有獵頭的習俗,在戰爭中砍下敵人的頭顱是榮譽的象征,而且還可以得到部落的賞賜。在《史記·匈奴傳下》中還記載過:匈奴人在打敗夙敵月氏人後,殘忍地用月氏王的頭蓋骨作成了飲器。)

“羅西尼,你覺得我們這中原的馬跑得過塞外的駿馬嗎?而且對方很多人還都是一人多馬!”遊誌用現實的語言打醒了主張要逃跑的羅西尼。

“那怎麼辦?我們等死嗎!”羅西尼無奈地回答道。

隻見遊誌淡定地給自己的神機弩裝上箭支,然後拔出天流劍:“你看見沒,把那個頭領幹掉,或許還有一線轉機!”遊誌對著羅西尼說完,便一馬當先地衝殺了出去。

此時,在這西域的荒原之上,除了劫掠的匈奴人和西行的駱駝商隊以外。那還有秘密潛伏在遠處的一支大漢的軍隊在蠢蠢欲動著。

“都尉,我們這樣見死不救好嗎?雖然這些商隊大多是來漢經商的胡人,但是這漢法可是有保護這些商人的。我們作為護衛大漢北疆的軍隊,理應出手相救啊!”一名長相十分威儀的軍候努力地勸說道。

“你也知道我們是護衛大漢北疆的軍隊啊!現在我們可是身處西域,這從理法上來講,我們不該出現在這裏。現在我們要靜待時機,等到這批匈奴人劫掠滿戰利品跑不動後,這時我們再來個突然襲擊,到時我們就能大獲全勝了!”這個被叫作都尉的人根本不把商隊的安危放在心上,在他的心裏,好像軍功更重要一些。

“可是刺史大人,一直告誡我們。為軍之將,為國為民!如果我們這樣做,那有悖於刺史大人的教導啊!”軍候繼續努力地勸說道。

“嘿,你來勁了是吧!是你了解我義父,還是我了解!文遠,你稍安勿躁些!”隻見這名都尉不耐煩地說道,然後把他手中的一柄長戟用力地杵在地上,接著下馬小解去了。

原來,這上文說的都尉正是後來人稱為“飛將”的呂布,呂奉先。而這長相威儀的軍候也不是別人,正是後來人稱“五子良將”的張遼,張文遠。那這說的刺史大人也就是並州刺史丁原,丁建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