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別人說會記住自己,遊誌心裏還是咯噔了一下的。這不禁犯起了嘀咕:“你以為你是誰啊?惦記我的人多了去,姓呂的了不起啊!三國裏姓呂的......好像有呂曠,呂翔,呂岱,呂蒙,呂範,呂伯奢(遊誌也覺得自己猜測得實在是太離譜了,因為這裏麵的人好像都跟這眼前的這位,有點形象不符合。這眼前的這個長得是什麼樣呢?隻見這位仁兄長得是器宇軒昂,天生就是那威風凜凜的殺神相。那一丈(2.2米開外)的身高直接是在所有人的麵前鶴立雞群著。而且他的裝扮也很是特別,隻見他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上披著獸麵吞頭連環鎧,腰間係緊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一杆丈二長的方天畫戟神采奕奕,不禁讓人心生敬畏。)雖然這姓呂的都尉沒有騎著紅色的駿馬,但是光看那長相和手中的兵器,遊誌內心也是極不情願的感覺到了,他就是日後打遍天下無敵的呂布呂奉先”。
“嘿,呂都尉,莫非你是奉先?”遊誌還是抱有一絲希望,希望這人隻是大漢一位普通的呂姓將軍而已。
呂布回頭看了看矮小的遊誌,也不直接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對著遊誌輕蔑的一笑,然後便駕著高頭大馬一騎絕塵地向東行去了。轉眼之間這十一人的戰術小隊便消失在荒原之中無影無蹤,而現場隻留下一溜塵煙在尷尬的遊誌麵前晃蕩著。
“戲,看你樣子,很是懼怕這姓呂的都尉啊?”羅西尼此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便站到了遊誌的身旁。
“有嗎...有那麼明顯嗎?”遊誌忽然結巴著說道。
“嗯,這姓呂的都尉感覺很厲害的樣子,你是不是怕他將來找你的麻煩啊?”羅西尼肯定地回答道。
“走吧,我們快點去敦煌龍?縣。看這樣子,路上確實是不太安全的啊!”遊誌岔開話題。
兩人說著話,也是一路快馬加鞭地朝敦煌郡龍?縣行去。
這敦煌郡是在涼州的最西北端,而龍?縣則是在敦煌郡的最西北端。說白了,這龍?縣就是大漢的最西北端,而這一出龍?縣則正式是進入了西域三十六國的地界了。雖然大漢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但是這漢末年間,就是在中原地界那也是動蕩不安,所以此時的西域都護也已經是如同虛設了,而且它已經很久沒有西域都護去上任管理這西域眾國了。現在這西域之事,那都是直接上報到涼州刺史梁鵠這邊來,並由他代為轉交上報給朝廷。
梁鵠,字孟皇(也有記作孟黃,與《襄陽記》中記載的"梁孟星"應為同一人),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人,東漢末年至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少好書,受法於師宜官,以善八分書知名。初舉孝廉為郎。光和元年(178),入鴻都門學,出任涼州刺史,後入朝提升為尚書。時值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梁鵠奔赴荊州,投歸劉表。建安十三年(208),荊州破,梁鵠複歸曹操,被待為上賓,授以軍假司馬,使在秘書以勤書自效。
西域都護府是漢朝時期在西域(今新疆地區)設置的管轄機構。“都護”則是漢代西域官階最高的官職。(神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0年。匈奴西邊“日逐王”率眾到漢西域地方長官鄭吉處投降,從此天山也歸屬於漢。漢"並護北道",始設"都護",匈奴在西域的統治至此全麵結束。)"都護"是漢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秩比二千石",相當於內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腦太守的副職,掌管軍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設"都護",實際上與郡級區劃相等。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製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護"統管著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三十多個國家,各國"自譯長、域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確認是漢的官員。
據《漢書》記載:西漢曆任都護18人,其中立傳可考的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鄭吉、鄭宣、甘延壽、段會宗、廉褒、韓立、郭舜、孫健、李崇、但欽等人。現今可以找到的在職官員上任時間是一下這些:
鄭吉(前60年-前48年);韓宣(前48年-前45年)
第三任(前45年-前42年);第四任(前42年-前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