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節 (二)(1 / 2)

“念泉,你那時候還不記事兒,你媽說的全是真的。老叔走訪了無人區,找到了許多曾經在“人圈”裏邊生活過的人,他(她)們是最有利的事實說明,更是見證這段曆史的見證人。這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就是不知道他(她)們是否健在,你要聽他(她)們講述這段曆史,就會刻骨銘心的。老叔統計過,日本侵略者在承德“無人區”一共製造大小慘案一千多起,比較大的慘案有40多起,其中有7個自然村在慘案發生後,因為男人被殺絕了,變成“絕戶村”,或者成為了“寡婦莊”。許多共產黨的幹部在做官樣文章的時候,張口閉口就是“八年抗戰”,完全將這裏的人民忘記了。在咱們熱河這片地上,日本侵略者禍害的最深,人民反抗的也是最為激烈的,經過十二年零五個半月,艱苦卓絕的奮戰,才最終趕走了日本侵略者。老叔一不入黨,二不成家,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不知道,老叔,說句大不敬的話,侄子一直認為您的脾氣挺古怪的。真是高深莫測,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您有的時候非常傳統,骨子裏滲透著令我們非常懼怕的威嚴,有的時候又和藹可親,儼然不是一位高不可攀的家族長者,反而更像一個同輩中的小孩兒。更重要的是,您的跳躍性思維和您的年紀極不相同,豁達的心胸讓人崇拜,觀念上的轉變之快令侄子自歎不如。

老叔,您別生氣,就當侄子信口雌黃,您把金錢物質看的比較輕,這是因為您讀書讀的多,骨子裏麵有文人的氣節。可是,讓我不明白的是,您為啥嘔心利血的行走於“無人區”?現在政府都不重視咱們承德這一段曆史,將所有的目光全部聚焦在南京大屠殺這件事情上,花點兒錢無所謂,咱們家有這個能力支配。可是,您的身體不是拿錢能夠換回來的,你認為做這些事情還有意義嗎?從六二年您就把我們娘倆兒接到市裏,現在一晃三十三年過去了,對我視如已出,百般嗬護,苦心培養,淳淳教導,侄子早就把您當親生父親一樣看待了。如果您為這些無關痛癢的事情,累得過去了,讓我咋活呀?還有我媽她老人家,您就沒想過這些嗎?”念泉說著說著,淌出了兩行熱淚。

凝視著念泉焦灼的表情,我的心裏湧進一股暖流。“念泉,你的孝心老叔心知肚明。今年你也五十一歲的人了,許多道理也都懂,你與老叔這段情感難以割舍,你十五歲就在老叔的身邊,可是,你沒有參悟到老叔的內心世界。老叔不是聖人,也有著和你一樣難以割舍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至高至純的情感支撐著老叔,袒護著老叔,肯定逃不過這場可怕戰爭。他(她)們獻出最寶貴的身軀護衛著我,隻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將千裏無人區走一遍,這個要求一點兒也不高。國家現在處在戰後重建,恢複元氣的關鍵性階段,看不到這慘痛的一幕是暫時性的,我們不應該過分的期待政府,指望政府。你體會不到老叔的情感傷痛,這裏麵還包含著我對亡者的承諾,肩負著曆史的史命,這是不能推卸的責任。你說老叔能放棄不管嗎?

大丈夫做事情,要言必行、行必果,你作為熱河大地的兒子,不應該將全部的目光聚焦到政府,這是心胸狹窄的表現。如果這段曆史不能傳承下去,就是欺師滅祖,大逆不道,有違老叔做人的原則,更對不起逝去長者的教導與栽培。不要認為有幾個錢就是人上人,就可以坐威坐福,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與努力,又怎麼能換來今天的和平?商人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那是你們追求的目標,以示經營成功嘛!但是,你們也有責任,幫助國家盡快發展,在政府提供的美好環境中,不光自己成長,也要將全市的百姓帶入富強的道路上來,這才是成功。首先是生活,看看剛才咱們走過的路,有好幾戶人家的房子都快塌架了,多危險呀!還有這條山路,崎嶇不平,還很窄。作為家鄉先富餘起來的大哥,應該盡你的一份力量,這也是職責。”

念泉仔細聆聽著我的言語,停住了汽車,“啪”一聲拉開了車門。“老叔,你批評的對,是侄子太紙迷金醉了,回去我就把這條路給修一修。媽,你穿好衣服,外麵有風別吹著您。老叔,您還是披上大衣吧!走的時候侄子給您帶上了,擋風。”說罷,打開車後門,一股涼爽的山風侵入,陣陣鄉土氣息湧入鼻口。